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请一定要注意

  
日期:2019年01月14日  来源:青神县卫计局  点击:[]
分享: 

每年的初冬或秋冬交替时,是心梗的高发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心血管疾病的急救人数都排在第一位。有资料显示,近七成心梗发作于秋冬换季之际,有人称11月为“心梗月”。那么,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呢?心血管病人在这个季节又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1、心脏也要注意保暖。

进入冬季,天气的寒冷会让人体的血管收缩,而且出汗减少,血容量大,从而刺激血压上升。此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人体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的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再加上寒冷时,身体要消耗能量产生热量,心脏耗氧量增加,这增加了心肌缺血的机会。身体由于寒冷而颤抖,身体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必须发挥更大的功能,因而增加了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此外,寒冷的时候,活动力减少,脑、心肌、内脏等的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冬季排汗减少,喝水也较少,这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容易形成,增加了血管梗塞的机会。冬季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因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有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7%。因此,秋冬交替时节,一定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时添加衣物,千万别硬扛。入冬后,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重视保暖。在外出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要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冬季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温差的变化,给身体一个冷暖缓冲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应在被褥中活动身体;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等公共汽车时做原地踏步等小动作;沐浴前先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2、饮食要以清淡为主。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梗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必须减少动物脂肪的用量,同时要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如花生油、豆油、玉米油等。每日动物脂肪不超过脂肪总量的9%,少吃食用淀粉类食物,少吃蔗糖、果糖,以及含糖量多的食物,减少热量摄入。多吃富含钾盐、镁盐、维生素类的瓜果蔬菜。这样的饮食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初发、复发都有一定的效果。饮食也要注意清淡,要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要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各喝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以防便秘。应适当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适当的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只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即可。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天里也不可多吃辛辣类食物,有烟酒嗜好者,要尽量戒掉烟酒。

3、锻炼应简单温和。

适度的运动可以减去多余脂肪,预防血糖、血脂发生紊乱,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但如果已确诊冠心病,患者不能过度运动,可以适度做一些有氧运动。心血管病的患者应强调形式简单、温和的体力活动,而且最好每天都安排一定量的活动。如步行、跳舞、游泳、练气功、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都可以使他们达到适度的体力活动水平。切记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因为高强度运动导致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大幅度升高,极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心脑血管病。另外,饱餐、酒后、情绪激动时都应该避免运动。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上午7时至11时正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又称“魔鬼时间”,此时运动易猝发意外。而16至18时是人体精神、体力、心肺功能最佳时间,适宜运动。冬季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时锻炼。此外,心血管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同时,病人要定时测量血压,定期复诊,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一旦出现胸闷、心悸、颈肩发木发僵、疲劳、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要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上一条:你知道吗?这些方法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下一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知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