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政务公开 >> 履职依据 >> 县政府文件 >> 正文

青神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青府发〔2022〕6号

  
日期:2022年11月07日  来源:青神县人民政府  点击:[]
分享: 


各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现将《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神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7日

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二○二二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5

一、规划背景6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6

(二)“十四五”形势要求 12

二、总体要求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4

(三)发展目标 15

三、主要任务 17

(一)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7

(二)优质均衡,提升城乡教育供给能力 2 1

(三)质量为魂,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 24

(四)正确导向,推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31

(五)教师为本,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33

(六)创新融合,提高智慧教育装备水平 3 5

(七)体育惠民,促进体育事业加速发展 37

(八)扩大开放,深化教育体育交流合作 39

(九)多元共治,提升教育体育治理效能 40

四、保障措施 41

(一)加强党的领导 41

(二)强化经费保障 42

(三)做好监测评估 43

附件: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重点项目库...................44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青神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竹艺名城,全面开启青神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教育体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接续好“十三五”,谋划好“十四五”,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现代化进程,特制定《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眉山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青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部署,在总结分析“十三五”发展成效和“十四五”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青神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体系统紧紧围绕“145”工作思路,奋力打造“学在青神”教育品牌,教育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育人质量全面提高。德育教育实效增强。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和“智慧团建”建设,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红领巾心向党》被评为部级优课。学道街小学校评为全国“德育创新基地学校”、四川省“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校”,县教体局评为全国“县域德育创新示范区”(全省仅5个区县)。智育教育高效推进。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举办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暨“和乐课堂”“幸福课堂”等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检测总平分位居全市前列,《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3.0培养课程体系研究》等省级课题获2021年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阶段性成果获四川省一等奖4项。体育教育长足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成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5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校3所、省级传统项目示范校2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6所、市级传统项目示范校4所、市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美育教育不断改进。持续举办青神县中小学艺术节,11个乡村少年宫每周定时开展德育、体育、艺术及科技手工类活动,组建艺术社团300多个,创建市级优秀学生艺术社团2个、美育实践基地1个。劳动实践教育重大突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劳动、生态、科技等校外实践体验及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创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个、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个、市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学校2所。《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全省经验交流,全市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在青举行,成功创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全省仅4个区县)。

2.城乡一体,着力内涵建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整体搬迁县幼儿园,建成县实验幼儿园分园,新建乡镇中心园3所,全县幼儿园达到30所,其中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1个、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3所、普惠性民办园8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8.56%、普惠率92.35%。义务教育优质一体发展。全县义务教育学校23所,其中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所、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4所、省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所、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0所、市级绿色示范学校11所,在全市率先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96.8%、巩固率99.1%。普高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课程改革,推进网络化教学,深化“特长+办班”模式,青神中学整体搬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推进跨区域职教联盟改革试点、职业教育成眉同城发展、合作办学,青神中职校竹编工艺专业入选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示范专业点;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升格更名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艺术类本科职业大学、四川省唯一一所职业本科大学。

3.优化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固定资产投入4.53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47个,补充配备学科教学仪器设备23500余件,升级配备教师办公电脑779台(升级率达75%),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539间(改造率100%),建设智慧教室37间,升级改造信息技术教室24间(改造率100%),新建和升级改造高清录播互动教室12间,建设创客机器人教室、航模教室、科技创新教室6间,建设数字校园电视台4间,完成全县义教学校教室灯光改造和15所学校的校园书吧、图书角建设,配备图书6580册,配备学生课桌凳5387套。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实施青神县教育网络畅通工程,全县学校光纤到班、到室586条,由50M提升到200M,全县所有学校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推进平台建设,先后完成青神县教育信息化运维管理大数据平台、网络学科工作室建设,升级青神县教育云平台和远程送教平台,在青神中学、县初级中学、实验中学建成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全县资源平台总计上传个人资源54614件、校本共享资源24843件、区域共享资源13356件。教师队伍更加优化。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六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举办“名师教育故事汇”活动3届,省级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名师)7人,市级优秀教师42人,县级知名校长6人,知名教师30人,县级优秀教师150人;构建科研、培训、考核“三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县级名师、校级骨干、校本研修“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国培计划”,推进“成眉教师同城发展”,实施学科教师“2+1+2”专项培训,教师年均培训90学时以上;通过公开招考、遴选引进、考核招聘、招录补充教师149人;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校长、教师全员轮岗“青神经验”全省交流推广;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农村教师不受岗位限制晋升高级职称64人。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实施精准化教育扶贫。全学段、全覆盖全面落实资助救助政策,资助学生37000余人次。教育督导不断强化。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健全责任督学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责任区建设;完善学校督导评估考核方案,推进分类考核评估;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监测跟踪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等专项核查;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评估,评估认定达标学校9所、基本达标学校15所。

4.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举旗铸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堡垒强基,加强组织建设,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80%;三心亮彩,切实增强党建活力;正向引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网络阵地监督管理,突出正面宣传引导,全面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推进行政权力事项改革,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制度,机关干部行政执法考试合格率100%;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开展“青骄课堂”“学宪法讲宪法”“法治宣传月”“庭审旁听”“案件庭审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校园安全有力保障。全面推行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要求;深化三防建设,配备校园专职保安51人、校园安保器材50多套,升级改造全县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落实《生命·生态·安全》课程,坚持放学前1分钟安全教育;开展校园欺凌和黑恶线索摸排,加强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

5.体育惠民,推进全民健身,体育事业长足进步。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成县级体育馆1个、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300米塑胶田径场2个、200米塑胶田径场5个、足球场9个、篮球场78个、排球场18个、羽毛球场2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广场1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3个、全民健身广场6个、健身步道40公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平方米,开展经营高危运动项目安全检查12次。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开展游泳、篮球赛、象棋赛、登高赛、桥牌赛、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50余次;培训篮球三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60人次;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6万人次。各级各类比赛成绩突出。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冠军36个、亚军20个、季军50个。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多次名列全市前三;女子足球代表眉山参加2019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四川站)暨四川省少儿足球精英训练营联赛(川西赛区)获U9女子组第2名、U10女子组第4名,2019年四川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获U9女子组第7名;青神中学橄榄球队获全国第二届青运会橄榄球比赛男、女组别第4名,全国英式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第二站暨“中国体彩杯”锦标赛获男子学校组冠军。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照高质量发展目标,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3所,在校(园)学生27265人,在编在岗教师1358人,其中城区各类学校14所,在校学生23538人,在编在岗教师894人,农村各类学校39所,在校学生3727人,在编在岗教师364人。城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校均人数分别是农村的约10、12、3.5倍。同时,农村学校规模进一步萎缩,城区学位不足。预测到2025年,城区学校按现有规模,学前教育差学位830个、小学差学位970个。

二是中职教育用地不足。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2010版)要求,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于20平方米。目前,青神中职校生均用地面积3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8平方米,宿舍可容纳976名学生,教学室20间。预计到2025年,青神中职校办学规模将达到3000人,校园面积缺口13388平方米(约20亩),校舍面积缺口12432平方米,宿舍需增加床位520个,教学室需增加10个。

专栏1 “十四五”期间青神县在校学生预测表

学段在校生人数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学 前

4488

4567

4678

4683

4710

4825

小 学

8184

8205

8288

8377

8462

8547

初 中

3183

3322

3535

3581

3816

3892

普 高

1722

1696

1651

1701

1751

1801

中职校

1589

1700

1800

2000

2500

3000

合 计

19166

19490

19952

20342

21239

22065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仅27%,编内教师紧缺;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核定和编内教师配备与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全县学校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中小学专职(专业)艺术、体育等教师紧缺,教师学科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高中高层次及紧缺学科教师不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持续加强。

四是体育事业发展不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城区公共体育场地不足、健身广场设备设施不足;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动能不足,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难度较大;体育产业发展理念、人才、政策缺乏,体制机制不活。

(二)“十四五”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为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体育强国奠基的关键时期,青神教育体育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教育提出新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2.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我县教育事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达到中央和省、市教育现代化提出的各项具体指标。

3.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为适应我县建设成都都市圈副中心联动川南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县的要求,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实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都亟待提高。强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改革、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是我县教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4.小康社会后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新需求。在群众体育领域,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还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已经成为我县在实施健康青神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竞技体育领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机制配置体育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有效地发挥。体育发展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深入实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十九大、二十大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事业为目标,按照“1125”工作思路(一个主题: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内涵发展,两项重点: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五大工程:智慧教育、布局优化、办学共同体、教师教育高地、全民健身),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深化教育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各类教育体育发展水平,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事业。

(二)基本原则。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教育体育“十四五”发展目标与教育现代化2035和健康中国2030中长期目标相衔接,满足现实需要,谋划远期目标,促进长远发展。发挥基础优势,顺应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大趋势,破解瓶颈,加快青神教育体育现代化进程。

尊重规律,改革创新。根据青神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遵循教育体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体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动教育体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青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统筹兼顾。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坚持补齐短板和提高质量并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统筹兼顾教育体育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促进青神教育体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把握教育体育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解决教育体育发展所需、基层学校所困、人民群众所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以争创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实验区为引领,唱响“学在青神”品牌。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发展,建成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强县,形成“优质学位充足、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装备精良、教育环境宜学、教育质量领先”的“学在青神”教育品牌;体育事业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县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2.具体目标。

教育普及程度高。实现15年普及教育,力争教育5项指标均居全市、全省前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以上;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全日制在校中职学生达3000人以上、专科及以上学生达10000人以上。

教育均衡配置高。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教育经费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有力推进,教育质量更加优质均衡。

教师队伍实力强。“十四五”期间补充艺体、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150人。培育名校长5人、名教师20人。到2025年,教师队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育服务能力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基本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对外交流合作更加活跃,省内外双向交流更加深入,优质资源引进更加到位,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体育综合特色强。体育设施不断改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特色、可持续的体育活动体系。发展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国民体质健康合格率9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数达到6万人以上,体育竞技和全民健身保障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康复等业态融合发展,积极拉动体育消费。

专栏2 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发展指标

指 标

单 位

2020年

2025年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92

95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3—5岁)

%

94

9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1

99.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

97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1200

3000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7500

10000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

2.6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万人次

5

6

三、主要任务

(一)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推进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丰富和提升“学在青神”品牌,注重培养思想品德、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竹编文化等青神特色文化。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强化中小学生基本礼仪、基本规则、基本要求等教育。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覆盖大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

2.加强和改进智育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落实课程计划,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质量管理,提升课程实施能力,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注重不同学段衔接、不同学科融合,丰富和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办学共同体发展,加强名师和学科工作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推进智育创新,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强教学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加强学科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开展“教学大比武”等各类竞赛活动。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区域统筹,自适其适:县域教师“113”培养策略》等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运用。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广泛举办青少年科技节,开设科技特色项目和建立科技社团等,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强力推进“双减”工作,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加大推进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考试“六项管理”落实力度,确保全面落地见效。

3.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培养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程,坚持阳光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1小时,每个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坚持举办中小学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和学校运动会,组织多层次、多类别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吸引更多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锻炼。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推进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健全橄榄球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青神中学橄榄球特色项目建设,推动橄榄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多方优势资源,与省、市共建四川省橄榄球训练基地,进一步选拔和培养高水平橄榄球人才,参加全国年度最高水平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抓好女子足球队训练。加强业余体校建设,新增一批体育特色学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乡村学校场地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选派优秀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能训练。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全县中小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竹编文化等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和学校社团建设,用好用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持续举办青神县中小学艺术节。坚持“远程送教”“名师走教”,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做好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加强美育艺术交流,引导学生了解、热爱青神本土文化,形成“课堂、活动、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工作合力。落实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做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美育教育考试评价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复查工作。

5.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制定劳动教育清单,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校内校外劳动相结合,丰富劳动实践内容,开展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好用好县、校两级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重点打造东坡文化研学体验、竹编文化研学体验、乌木文化研学体验、岷江文化研学体验等青神特色研学教育精品路线,升级校外实践教育“青神品牌”。

专栏3 五育并举推进工程

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争创省级立德树人优秀县。中小学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1000的标准配备心理专业教师。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3—4节体育与健康课”,鼓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实施中小学光环境改造工程,做好健康教育和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95%以上。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使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特长。全面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成10个以上校级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室。

(二)优质均衡,提升城乡教育供给能力。

着力破解县域教育资源配备不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小规模学校办学效益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做好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结合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优化学校结构布局,配齐配优教育资源,解决学位“城挤乡弱”的问题,建设现代化学校,提升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建成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强县。

1.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

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小学共同体办学、初中高中衔接办学、普高优质特色办学、中职优质融合办学,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优质高效。

坚持就近就便原则优化幼儿园布局。按照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原则,“十四五”期间保留现有乡镇中心园12所、城区公办园3所,新建城区公办园2所。将12所乡镇中心园从所在乡镇小学剥离,其中10所分设为城区2所省级示范园的分园,2所实行独立办园。加强小区配套园建设,规范发展民办园,办好公办园,确保普惠性幼儿占比达到95%以上,公办园幼儿占比达到70%以上。加强托育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全部开设单独托班

坚持相对集中原则优化小学学校布局。按照对100人以下、不足6个班且生源持续萎缩的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予以撤并调整的原则,谨慎拆并农村小学,扩容城区学校。“十四五”期间保留城区小学3所、农村小学6所,逐步撤并农村小规模小学6所,新建城区小学1所、改扩建城区小学1所。加强对保留的农村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打造一批乡村温馨校园。

坚持向城区集中原则优化初中学校布局。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整合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推进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保留初中学校3所、撤并农村初中校1所、转制“公参民”初中校合并为高完中学校1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3所。

坚持优质特色发展原则提高两类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搬迁青神中学,完善高考综合改革保障条件,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创建省一级示范普通高中。实施青神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推进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创建省级特色示范专业。促进两类高中协调发展。

专栏4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工程

到2025年,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实现全县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继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五年内100%完成乡镇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公益为主、教育优先,综合利用、分类解决”的思路,多措并举盘活学校撤并整合后的闲置资源。青神中学校整体搬迁后,实施学道街小学校改扩建项目。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主要用于发展非营利性学前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公共养老服务中心等,或用于乡镇公共设施和其他公益事业。

2.推进共同体办学。

认真贯彻落实《眉山市校联体工作方案》,创新实施《青神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深化“1+X”办学模式实施学校办学共同体发展的通知》(青教普〔2020〕2号),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教育同城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短板提升、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组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5个办学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师专业发展缓慢、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县域内学校资源共享、师资共用、文化共建、科研互动、活动联动,推动学校共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专栏5办学共同体工程

组建集团型办学共同体。强园+弱园、总园+分园,实行集团化办学。10所乡镇公办中心园从小学剥离出来,组建县幼儿园教育集团和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2个。总园、分园统一办园理念、保教保育、教研教改、教师培训、幼儿评价,提升乡镇公办园设施环创、师资队伍、园务管理、保教保育水平,逐步实现幼有良育“同待遇”。

组建帮带型办学共同体。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城区学道街小学和实验小学为牵头学校,13所乡镇小学为成员学校,组建帮带式小学办学共同体2个,重点研究盘活教师存量,激活教师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解决学科教师结构性紧缺、小规模学校课程开设难和开不好等问题。制定共同体章程,统筹共同体内教育资源,牵头学校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加强合作交流、互动互助,逐步实现学校同发展、师生同进步。

组建联盟型办学共同体。采取1+1+N方式,青神中学校为牵头学校,1所高完中、1所中职、3所初中组建1个“兄弟”式中学办学共同体,重点研究初、高中教育有效衔接,做亮办学特色,提高中、高考质量。共同体学校发挥各自办学优势和特色,合作互助,扬长补短,张扬个性,逐步实现每一所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三)质量为魂,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

1.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加快公办园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扩大城区公办园学位供给,整合农村教育资源,科学布局农村幼儿园,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园。

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健全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教体等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做好配套幼儿园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努力扩大普惠性幼儿园在民办园中的比例。

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推进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教育保育质量评估指南》,加强对教玩具和图书配备的指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发挥省、市级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办学共同体、结对帮扶、派员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园、民办园的业务指导。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建好用好家长学校,开展公益性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理念,深入推进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工作。

2.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统筹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建好义务教育办学共同体,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培育名优学校。完成西龙小学等5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学道街小学校校舍改扩建项目。到2025年,实现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园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基本装备配置、班额人数、师资配备等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基本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搭建中小学招生管理平台,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管理,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以上。

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四川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四川省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四川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办学特色;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完善政策支持措施,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关注特殊群体,提高普及水平。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制度,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完成率,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进一步优化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强制报告、排查解忧、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交流沟通制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落到实处。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和资助力度,确保资助政策按时、精准到位。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制度,完善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机制,落实“一人一案”,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

3.优质特色发展普高教育。建设省一级示范高中。青神中学校整体搬迁项目建成投用,完善高考综合改革保障条件。对标《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细则》标准提升青神中学办学水平,努力把青神中学校建设成为“四川省特色办学普通高中”。

构建全面培养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

优化课程实施。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深化“特长+办班”模式,加强橄榄球项目建设,做强特色发展品牌,加强橄榄球梯队建设,解决优秀运动员成才通道,积极向国家队输送优秀橄榄球人才。加强艺体特长生、日语教学班及“宏志班”管理,推进智慧课堂教学、选课走班,全面提高普高教育质量。

4.优质融合发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成眉同城发展”,加快推进青神中职校办学能力提升,支持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青神校区)建设发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提供人才支持。

深化改革,创新学习平台。立足机械、竹编两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深化青神中职校教育改革,科学设置机械加工技术(智能制造)、木业产品加工技术(竹编工艺)、汽车制造与检测、铁道运输服务(高铁乘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增强与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结合职业课程教学、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活动,发现、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认知和职业倾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实施中职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力争3年内将办学规模扩大到2000人以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争5年内让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

加强培训,储备技术人才。深化“学徒制”,着重培养学生现代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战略,强化社会培训工作。深化与县人社局、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合作,深入广泛地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产业高品培训等一系列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项目培训。

校企共建,落实就业保障。深化校企联合办学,以共赢理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互为人才培养基地等多种形式,实行“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式”培训,不断推动校企合作向“宽领域、多模式、深层次、紧密型”方向发展,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的递进模式。

支持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青神校区)建成特色鲜明的“管、工、文、体”协调发展的本科层次职业高等教育学校,服务“成都都市圈”及“成德眉一体化发展轴”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科研中心。继续提振“青竹旅游发展研究院”创新研究的青神实践,稳步推进校园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到2025年,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职业本科专业30个、专任教师总数1000人,继续践行“政行企校”协同联动,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青神县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协同发展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与部门、行业、企业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业就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开放式新型产教融合关系。加强与成德眉资同城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中终身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推进开放教育一体化。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办好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落实《眉山开放大学改革发展方案》,完成开放大学更名挂牌工作。提高办学水平,成为我县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灵活教育的平台和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

健全社区教育体系。组建县级社区学院、乡镇社区学校,建设村级社区教育中心,完成青神县社区教育机构的一体化建设,形成遍布城乡的学习网络。加强对终身教育及学习资源的统筹,依托社区教育机构,整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等社会公益性机构和场所,构建青神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人人方便享有的教育资源和立体式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四)正确导向,推动教育评价机制改革。

1.健全评价体系。破除单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硬性指标”的简单做法,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挖掘硬性指标之外的“软指标”,从一元到多元。评价方法上,以教育评价理论和技术创新为重点,促进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上坚持政府、学校、教师、同行、第三方多方参与,探索建立政府评估、学校自评、独立第三方执行评价、民众监督的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监测制度,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幼儿园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各学科学习质量、普通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等评估监测工作。探索建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工作机制,用好成德眉资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共享平台。

2.完善学校评价。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聚焦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等,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坚决遏制“小学化”倾向。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全面客观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进步指数。完善普通高中学校评价,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近视率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办法,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3.改革教师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强化教师思想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关注过程性评价,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建立教育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完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考核机制,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

4.优化学生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育人根本标准,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过程性评价实施办法,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结果运用。深化考试内容和命题形式改革,全面考察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健全符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心理生理矫正补偿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专栏6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程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断完善不同主体的评价办法,全面反思、审视、调整、完善现行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围绕5大改革任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抓好具体举措的落地落实,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建设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体系,开展年度监测并形成监测报告。争创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县)。

(五)教师为本,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加强教师队伍法治和纪律教育,强化规则立德。强化师德宣传,突出典型引领,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厚植校园师道文化。完善教师违反职道德信息查询系统,健全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违反师德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开展新教师入职宣誓、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等活动,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弘扬尊师风尚。严格师德考核评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

2.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编制管理。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调整。严格教师资格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遴选乐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完善校长选任与管理办法,探索校长职级制、年薪制,激发办学治校活力。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做实做亮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盘活教师资源。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合理配置艺体、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学科教师,推行艺术、体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县域内走教制度。加大公办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探索采取“两自一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幼儿园保教人员短缺问题。加大高层次高素质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探索部属公费师范生、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定向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层次普通高中教师占比。

4.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省级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县域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成果应用,对标《青神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实施分类提升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能。深化“成眉同城”发展,加强院校合作,丰富“2+1+2”学科培训内涵,建设教师教育高地。推进“三名”工程,发挥县域内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国家、省、市优秀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全县教师专业成长。

5.切实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坚持重大战略和实践需求导向,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加强教育科研体系建设,浓厚教育科研氛围,以研促改、以研促变,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市优秀教学成果积累评选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建立全县促进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搭建科研人员成长平台,完善科研人员成长机制。

6.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将学校校长奖励性绩效、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和高中教师提高性绩效等单列预算,实行差异化考核发放。落实乡村教师晋职晋级优惠政策,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做好教师待遇保障。

专栏7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

多渠道招录补充教师队伍,进一步缓解学前、中职教师刚性紧缺和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宣传,突出典型选树,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坚持失德“一票否决”,每年师德教育10学时以上。深化县域教师专业发展“3.0”培养课程体系研究成果运用,丰富“2+1+2”学科培训内涵,推进名校长、名师引领工程,教师年均培训100学时以上。落实乡村教师晋职晋岗优惠政策,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健全教师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六)创新融合,提高智慧教育装备水平。

加快全县智慧教育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加强全县教育装备管理与融合应用创新,提升智慧教育和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1.夯实教育装备条件。加大向上装备项目争取,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和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全县教育装备水平。落实执行好教育厅关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教学仪器、信息化设备及教学软件资源的添置、更新、维护的工作要求,确保学校基本装备条件不断改善,确保2025年前全县学校装备配备达到《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川教技〔2021〕5号)要求。

2.加快建设智慧教育。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县、校两级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对标《四川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四川省“智慧教育”示范区、示范学校创建标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推动我县创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

加快县域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依托学科工作室和办学共同体,梳理整合县、校两级教育教学资源,使资源更加体系化、本地化。以校为主,强力推进教师个人资源库建设,逐步形成有青神县域特色的教育资源体系。

深化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深度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加强对青神中学、县初级中学、实验中学的智慧课堂建设指导,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探索构建“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服务和教育评价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应用和学习应用覆盖面。

开展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落实省、市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求,制定并实施《青神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方案》,指导学道街小学做好样板校培训工作,整校推进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做到全员培训,全面完成,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专栏8 智慧教育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平台建设引领工程。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支撑贯穿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00%覆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形成与四川省教育平台和社会各类教育服务平台之间互通协同的教育管理和资源共享“云”化服务。

实施数字校园奠基工程。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纳入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推进数字校园应用环境、终端和平台等要素覆盖率100%。

实施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全县一线教师线上线下50学时培训任务,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培训覆盖率100%。

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工程。开展“智慧教育学校”和“智慧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创建10所“智慧教育”学校,深度融入成德眉资智慧教育同城化发展,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普及行动。

(七)体育惠民,促进体育事业加速发展。

深入落实体育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到2025年,建立起与青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机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加强城镇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篮球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城乡空置场所、公园绿地、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持续做好县级公共体育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工作,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全县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全覆盖,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广泛开展篮球、广场舞、桥牌、游泳、龙舟赛等比赛和活动。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行实行工间健身制度。加强体育协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3.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建设。探索在城镇社区、商圈等建设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分析应用。

4.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优化市场环境,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等行业发展,规范健身培训、场馆服务。拓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消费新空间,结合龙舟节、椪柑节、竹编艺术节、采茶节等青神传统会节开展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的体育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积极承办全省橄榄球比赛项目、龙舟比赛项目、微马比赛等,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交流。指导做好体育彩票销售工作。

专栏9全民健身工程

体育设施完善工程。实施全民健身工程10个以上,更新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10套以上。新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新增健身步道、骑行道等健身设施,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加强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建设,满足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

全民健身促进工程。加强体育协会建设,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次以上,重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每年开展篮球、健身操、游泳等比赛活动12次以上。提高县内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利用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6万人次以上。做好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八)扩大开放,深化教育体育交流合作。

1.推进教育开放合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带动增强城乡教育服务能力。加强与成都师范学院、省教科院、眉山高职院等深度合作,共建全国、全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教师教育高地,培育青神名师。引进省内优质高中与青神中学合作,资源共享,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

2.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参与教育八大平台建设和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与成都四七九中合作,推进师资力量共培共育、大数据互联互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合作,建立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比赛、艺术展演活动、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等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建设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参与中部职教联盟中高职衔接合作论坛。

3.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做好贫困学生困难认定和资金发放工作,提升资助精准水平。做好贫困学生动态监控,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九)多元共治,提升教育体育治理效能。

1.深化依法治教。推进“八五”普法,加强《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实施行政权力事项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化法治校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做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复查和动态管理工作。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动态实施“黑白名单”公示制度。

2.深化平安创建。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推进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做好学校食品、消防、交通、防溺水、防灾减灾等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防控,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反恐防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应急管理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依法做好教体系统稳定工作。

3.深化教育督导。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完善县级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推进督导信息化和现代化。完善学校(单位)学年度督导评估意见、细则,做好学校、直属单位学年督导评估考核工作。做好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开展安全工作、疫情防控、教育评价、教育惩戒、教师减负、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等专项督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1.深化党的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完善党建工作质量标准,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三心”行动、“一校一品”党建工程,评选推广“精品党课”,培育一批党建示范点。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督促指导。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持“四个纳入”,落实季度研究制、半年报告制、分析研判制,强化阵地监管,加强信息宣传、舆情管控、思政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

2.深化党风廉政。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运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六个坚持”和县委十条规定及实施细则,健全教体系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执纪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开展学校财务收支、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项目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二)强化经费保障。

1.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足额征收各项税费,优先安排用于教育,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依法实施“三个确保”。大幅提高职业和成人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职业教育,逐年提高职业和成人教育经费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以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构建满足公共体育事业需求、稳定和保持可持续增长的体育投入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捐资办学和兴办体育健身设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体育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筹融资办学和建设体育场馆的有效激励机制。

2.健全教育体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益。建立教育体育经费增长考核制度,将落实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教育体育经费使用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教育体育投入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教育体育经费审计、监察制度,强化教育体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行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流失。

(三)做好监测评估。

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分阶段、分步骤组织规划实施,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进度要求,确保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共同研究破解制约教育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健全规划实施进展发布机制,及时宣传重大战略举措、推进情况、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体育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

青神县“十四五”教育体育重点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地址

建设

性质

总投资

(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时间

责任单位

1

青神中学校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77537

项目规划用地140604.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152.31平方米;室外总平,附属工程及教学设备设施购置等。

2019—2021

县教体局

2

青神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

青竹

街道

新建或改造

11516

新建滨江新区小学,改造学道街小学等7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配套设施及校园文化建设,购置教学设备设施等。

2021—2025

县教体局

3

青神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15900

新建校舍约35000平方米,维修改造教学楼16500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等。

2022—2025

青神中职校

4

青神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20000

新建校舍约20000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室外运动场、水电气通电管网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2022—2025

青神中职校

5

青神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35000

新建20000平方米集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房等室内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新建11人制标准足球场;新建标准400米环形塑胶跑道;配套安装智能健身设施、智能供电系统和智能开放系统;新建观众席及排水沟设施等。

2023—2025

县教体局

县文旅投公司

6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二期扩建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50000

新建校舍100000平方米,体育馆8000平方米,游泳馆2000平方米,运动场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及设备设施采购等。

2022—2025

县教体局

7

青神县学前教育提升项目

青竹

街道

新建

15300

新建滨江新区、城北幼儿园,分别新征地15亩,新建幼儿活动、服务及附属用房共62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建设,采购设备设施等;建设托育托幼场所,配套附属设施,设备采购。

2023—2025

县教体局

8

青神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相关学校

新建

10000

升级改造“云平台+城域网+终端”城乡教育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涵盖教育优质资源服务、教育管理系统、学情分析评价系统、教育督导系统;教育城域网建设;教育终端(农村学校互动录播教室系统、班牌系统、云桌面、科学探究实验室、创客教室等)〕

2023—2025

县教体局


上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县“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青神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青神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