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的桥多,但不怎么出名,皆以地名而名之,如李大桥、黄大桥等等。由于汉阳镇地处龙泉山脉尾端,七沟八梁山湾沟冲众多,阻碍了交通,所以架桥而通之。汉阳的桥都是单拱的石拱桥,横跨在几米或者十余米的沟上。这些沟都挨近岷江河了,地势平坦,所以修建的桥都比较低矮,不见得雄伟。
我印象里最深的桥是上游村大屋基的拱背桥。这是一座很小的石拱桥,因为山沟深,山洪大,工匠们就把桥的拱拱得很高,所以当地人就叫它“拱背桥”。我童年时跟母亲一起走亲戚家时就要经过这座桥。名字好记,所以就一直记住。这座桥还在为人民服务。在我幼年的眼睛里,它还是“伟大”的。
经过实地走访,关于汉阳的桥的传说与故事实在零星。不像赵州桥,历史悠久,是中国石拱桥的鼻祖;不像卢沟桥,“七·七事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的抗争。汉阳的桥,平凡得跟汉阳的人民一样,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历经风雨而不骄。但是,平凡之处亦有“伟大”啊!例如:赛公桥,黄大桥。
赛公桥,又叫帅公桥。离汉阳镇东约4公里的新路村张家湾口,原新路渡口下面50米的地方。这座桥曾经是眉山到乐山的便捷小道上的一座桥。这条路也是茶马古道,传说曾经承载过赵云南征平蛮的大军,运送鲜荔枝的马蹄。至于赛公桥修筑于何年,的确找不到佐证的材料。虽然没有史料,但流传着一个智慧女性的故事。说是从张家湾里流出来的水很大,尤其是夏季,山洪滚滚,岷江河又洪水漫漫,过往行人很是不便,要沿着张家湾沟口边的山往里绕道,甚是背脚。当地有一富户姓帅,乐善好施,仁慈传家。见过往行人迂回辛苦,甚是不忍,就出资在沟口修建了长约十米的石拱桥。一时之间,人们称颂,呼之为“帅公桥”。可是,由于跨度大,山洪猛,次年,帅拱桥就被山洪给无情地冲垮了。桥被冲垮后,帅公非常抑郁苦闷。儿媳见状,生怕公公郁气成疾,就主动出头,建议重修“帅公桥”。帅公儿媳非常聪慧,做事不盲目。经过实地考查与分析,决定往里将桥建在离原址十来米的地方。虽然行人要迂回十来米,但里面这里沟宽不过5米,而且沟的两岸岩石坚硬,只要石拱拱得高,桥就必然安然无恙。帅公儿媳提出了自己的建桥方案,在经得公公和家人的同意后,就按照自己的设想亲自指挥修桥。不久,新桥落成,村民庆贺。爱开玩笑的村民戏说“帅公桥,赛公桥”。而事实证明了,帅家儿媳主持修建的桥确实赛过了她公公主持修建的桥。叫做“赛公桥”,名副其实。赛公桥历经沧桑变幻,而今依然守望着那山那水。
黄大桥在上游村的黄沟儿上,离新路村的赛公桥约一公里,距离汉阳镇约3公里。是清朝同治年间黄家坝(现在的上游村8组)的黄定忠捐资修建的。
黄沟儿的水是从现在的小埝子水库里的几条山谷里冲出来撕开肖家坝与简家碥的连接,冲刺到黄家坝,一个咕噜就钻到岷江怀里去了的,形成了沟面宽阔难以逾越的交通障碍。是一条凶险的沟。沟宽过不去,人们只好沿黄沟儿绕道沿着山脚走,很不方便。黄沟儿两岸跟着沟凹陷,把一个平坦的坝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而且两岸全是沙土。要在这样一个地势低洼的地方建桥,那在过去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耗费颇大。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无桥相连,人们只能望沟兴叹,一筹莫展,其奈何?黄定忠,生于斯,长于斯,他也无奈。青年的他除了有一手在岷江里翻滚的本事外,也不过是平凡人一个。
这事还得从他的那一手本事说起。据黄定忠第六代后人黄学文讲,岷江河有一年涨大水,冲了很多棉花下来。黄定忠凭借水性好,不顾秋凉,打捞了很多棉花,因此而发了财。但因秋水冷凉而伤了肾,导致没有生育。那个时代,人们迷信,重男轻女,这类事件,都认为是女方无育。四处求神拜佛。佛言“做善事,可嗣长”。遂发愿在黄沟儿上修建桥梁。修桥的石料是到岷江三峡中开采的,用船运回。说是大桥竣工之日,青神县县令都亲自来给黄大桥剪彩庆贺。可见修造黄大桥的影响之大。后人尊称黄定忠为“独善公”。
现在,这些历久弥坚、饱经风霜的石拱桥都静静地横跨在一条条沟渠之上,看着离它们一步之遥的“青关”路上的车来车往,聆听着今天的动人故事,也许会发出不少感叹呢。
桥,中国石拱桥,平凡的汉阳的桥啊,令我深深地敬畏。
上一条:永别父亲
下一条:回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