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为民爱民苏徐州

  
日期:2013年04月09日  作者:林凤鸣  来源:青神县文联  点击:[]
分享: 


眉山市政协组织的东坡足迹万里行考察团,来到苏东坡当年为官的地方——徐州。苏东坡任徐州知州虽只近两年,但为民爱民的佳话家喻户晓,流传至今,成为徐州人民永远的朋友,“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苏东坡到徐州不到半年,就遇上了百年不见的黄河大决口。面对汹涌澎湃的滔滔洪水,苏太守劝阻富人出逃,指挥民众筑堤扩城,他“结庐城上”,亲荷畚箕,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使全城人民免为鱼鳖。苏东坡抗洪保城的壮举,受到神宗皇帝的嘉奖。但朝廷积贫极弱,无钱奖赏,只对苏东坡加官晋级作为奖赏。但苏东坡上书朝廷,不愿自己加官晋封,只求朝廷拨款修筑城池。朝廷恩准了苏东坡的请求,第二年拨三万铜钱重修徐州城,徐州人民非常感谢苏东坡。因为怀念苏东坡,以后近千年来的几次黄河大决口,淹没一次重修一次,却都是在原址上修建,因而徐州有城下城、庙下庙、井下井、街下街之传说。

为纪念苏东坡,徐州人民修建黄楼以颂扬苏东坡抗洪保城的历史功绩,千百年来屡毁屡建。我们东坡足迹万里行考察团所参观的是前几年才新修的黄楼。黄楼用四幅石刻展现苏东坡当年抗洪保城的历史画卷。黄楼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是一通“双绝碑”,即苏轼赋诗,苏辙书法。此碑还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朝廷抓入班房时,太守怕受株 连,将此碑埋入地下,后苏东坡被平反,朝廷和民间又开始大量搜集苏东坡的碑刻和诗词歌赋,太守将此碑挖出,拓片几千张然后打碎,将拓片运到京师开封,发了一笔大财。现在黄楼的碑是后人重刻的。另一种传说是碑上有四个字与苏体有差异,传说是苏东坡写词时因内急去解手,旁观的小吏想开一个玩笑,提笔续写了四个字,东坡回来后并没有将小吏写的字划掉,而是继续写下去,因而留下一段提携下人的佳话。文革中,此碑被一农民挖去砌墙,因而才将此碑保存下来,为国家留下一件珍贵文物。

苏轼与徐州两相成。徐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风物民情激发了苏东坡的创作灵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不朽诗文。而苏东坡则以他的生花妙笔为徐州的佳山佳水注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为徐州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如云龙山上的“放鹤亭”、故黄河岸边的“黄楼”、“快哉亭、”“苏堤”、“知春岛”和依苏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修建的“燕子楼”等。特别是云龙山上的放鹤亭,因苏东坡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放鹤亭记》赞美云龙山的瑰丽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使放鹤亭成为千古名亭,让云龙山成为文化胜景。连乾隆皇帝也因仰慕苏东坡而写下一篇《放鹤亭记》,似乎想附苏东坡的美名而显示风雅。历朝历代因仰慕苏东坡而登临云龙山的历史名人大有人在,如乾隆皇帝、毛泽东、蒋介石、戴季陶、李宗仁等。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云龙山的仙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苏公徐州抗洪已远远超出对苏轼本人的赞颂,而早已转化成一种精神财富,成为人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之伟大,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光的荡涤而确立的。苏公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上一条:那天,那雨,那人

下一条:母亲是座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