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家乡的眷恋

  
日期:2013年04月09日  作者:林凤鸣  来源:青神县文联  点击:[]
分享: 

我对家乡处于逃离与眷恋之中。

青少年时期,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外面的世界很陌生,很热闹,很精彩,很神秘,因而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是一首诗,外面的世界是一幅画,外面的世界是一块磁铁,吸引着我们的心和腿。那时对家乡的概念是:贫穷、落后、卑微,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代名词。千方百计跳出农门,是我们那一代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巴不得离家乡越远越好,到县外省外甚至国外,去经风雨见世面,似乎只有这样才叫出息,才能大有作为,才能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身边的男女青年招工招生参军走了,我们羡慕极了。那时有一句时髦语:出去扫茅房(厕所)也是安逸的。那时的老师在课堂上为鼓励我们学习,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诲大家: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能穿皮鞋、吃白饭、搂“细腰”,否则,只能穿草鞋、吃红苕、睡“草苞”。这无非是对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所奉行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最通俗、最形象、最直白的表述。

身在熙熙攘攘的红尘、险象环生的江湖之中,对物质、金钱、名誉、地位不断而无限的追逐,在文山会海纵横驰骋,在宾馆酒楼觥筹交错,在麻将牌桌“血战到底”,在温柔之乡乐不思蜀,最容易忘记的就是家乡。在经历了江湖的险恶,仕途的坎坷,生活的挫折,情感的煎熬,一旦退出江湖,进入人生暮年,乃至走到生命尽头,最眷恋、最喜欢的就是家乡。因为家乡有家,爱回家,想回家,回家待一会儿,心里就舒服。伟人、大师、富豪、显贵莫不如此,弥留之际或遗嘱中似乎都有这样的期盼,将骨灰运回家乡安葬或撒在家乡的土地上,这叫叶落归根,倦鸟归林,魂归故里。

我对于家乡,一半是童年苦涩而美好的回忆,一半是喜忧参半的现实。走在宽阔、平坦、清洁的乡间水泥路上,没有牧童的歌声,没有暮归的老牛,没有荷锄的农夫,时不时地有打扮入时浓妆艳抹的村姑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从身边驶过,披肩长发随风飘逸,上坡似嫦娥奔月,下坡像仙女下凡,形成一道妙不可言的乡村风景。这一瞬间,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隧道,回忆起童年的乡村小路,弯弯曲曲似羊肠,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猪屎狗尿随处可见,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现在,县道、乡道、村道、社道、户道,道道相通,村民一个电话,汽车、拖拉机、出租车可开起院坝,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完全不用肩挑背负。

漫步在家乡的田野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田埂上绿草丛生,犹如铺就的一条绿色地毯。田间地头植满了桉树、翠竹及各种果树。母亲的承包地也全部栽上竹子,据母亲说是乡里号召种的,成活以后经乡里验收还有补助。从改善生态环境角度而言,应当说是好事。但潜意识中似乎又有点担忧,这样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也许是杞人忧天。这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以粮为纲”的年代,那时候是集体生产劳动,田边地角种满种尽,大搞增种间种套种,一季变两季,两季变三季。特别是种双季稻,上级说双季稻是革命稻、方向稻、路线稻,社员说,双季稻、双季稻,整的我们社员双脚跳。一句话,为了增加粮食。我将担忧询问母亲,母亲却说,你哪天没有饭吃啊?你是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啊!这也许是目不识丁的母亲这一辈子说的一句最有文化的话。他是听别人这么说的,也许还不理解这话的含义,但却说到点子上,想想也是这个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修岷江大堤,生产队每顿饭按人平一斤大米还吃不饱,因为吃的蔬菜都是青菜萝卜,没有一点油腥,可以说是有盐无味。而今天,我们一家人一天连一斤大米都吃不完,主要是肉食品、副食品、果蔬品很多。

我顿悟,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知道家乡土地上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砖一瓦 的含义,它们是故乡的地标,是故乡的象征,是故乡痕迹。而且人生愈老,方知是非、方知深浅、方知痛痒,是岁月深处的道理。在我眼里,故乡不仅是生养休憩之地,还关乎心灵,是我的精神家园。所以,对故乡的思念与回忆,并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不忘来路,更好地迎新与前行。

哦,故乡永在!

上一条:母亲是座山

下一条:触摸都市的女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