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青神老八景(六)-三山牧笛

  
日期:2018年05月07日  作者:汪明中  来源:县文联  点击:[]
分享: 

“三山牧笛”为是青神县“老八景”之一,位于城西5公里许思蒙河畔的西龙镇(原名“龙凤乡”)旁边的一片自然景观。

据《青神县志》载:“县西有三山坝,常闻牧笛声,觅之无迹。古传:仙子品笛。山上有高庙子。”按:龙凤场过去三山耸翠,一水中流,常有松涛起自茂林之间,随风播送,状似鸣笛。高庙子即玉皇观,所踞之山,茂林修竹,下临深潭,景色优美,常有游人登临眺览。

三山,指的是龙凤场旁的庙儿山、五埂山和高庙子三座相对独立之山。三座山头呈三角形巍然矗立于思蒙河两岸,一河连三山。三座山上,松、柏、榕、竹共生共荣,松林尤其茂密,间以榕树掺杂,树冠相交,遮天蔽日。每个山头,远看状若馒头,或略带椭圆。山不险而叠翠,峰不尖而丰满,在思蒙河缠绕下形成三堆绿影,妩媚、阴柔。三座山高度大致相等,高约百米。山头均建有庙宇,林间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上下相通。三山庙堂唯数庙儿山颇具规模。庙儿山上建有三级庙宇,供奉有“四大天王”“王灵官”,最高层则是“玉皇殿”,可以说是佛道兼容,共享香火。至于另外两山之庙供奉何神,现一已无考。1980 年后,庙儿山河对面的龙埂山新建起了一座“玉佛寺”,香火渐旺。庙儿山的山顶庙宇堂间,有两棵数人合抱的榕树和大松树,两树顶端枝丫弯曲交叉处,寄生出一堆堆的真菌——茯苓,人们称此处为“茯苓窝”。据说这个“茯苓窝”,远在几十里外的莲花场和眉山的镇南桥都看得见。庙儿山,这里虽为佛道共存之处,但还是本土之道教特受崇仰。然而,庙里这个至高无上的玉皇却是一个“残疾神”。有人见是断了一根指头,又有人说是断了一条胳膊。这是咋回事呢?当地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孽龙在东海肇了事,为避祸,逆流而上,从长江转岷江到中岩处倒拐窜到思蒙河庙儿山下,自以为岔河偏僻平安无事了。不料恶习难改,过了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兴风作浪起来,搅得洪水泛滥,把三山坝淹成一片汪洋,害得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爬上三座山顶,跪拜上苍,祈求神灵救灾保佑。哀鸿之声直透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他急忙赶下凡尘降落在庙儿山上,看见如此惨状,不由得勃然大怒道:“畜生可恶,这方生灵与汝何怨,竟然如此残害黎民,犯下滔天大罪,吾将汝压在这山下深潭,教尔灵肉直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言罢,顺手摘下手指上的手链金钟向孽龙砸去,把孽龙罩扣在深潭之中。不料玉帝由于盛怒之下用力太大,在摘手链金钟时扯断了小拇指。还有一种传说是玉帝在大怒之下顺手抓取庙里的吊钟甩去,用力过猛,甩断了一条胳膊。无论“断指”还是“断臂”,玉皇大帝都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而变残的。百姓们深感玉帝惩恶扬善、拯救生灵的功德,共同出力在庙儿山上最高处建了神庙,塑了一尊断指或断臂的残疾神像永享人间香火。许多乡民见证说:“如果遇到天时好,有缘分,爬上庙儿山头俯瞰山下深潭,还能隐隐约约看见那泛光的金钟顶呢!”这“玉皇潭”还有两个别称,叫“龙潭”和“鱼仓”。龙潭之说出自金钟罩龙,富有神话色彩。而“鱼仓”之喻则更现实。在潭的悬崖之上,曾经刻有两个赫然醒目的斗大榜书:“鱼仓”。字体遒劲,龙飞凤舞,乃是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余子俊所书。因余子俊十分欣赏龙凤场风光,曾在此率领乡邻整治河道,打造景区,为深潭题写了“鱼仓”的榜书,人们把它刻在了崖壁之上。余子俊还与乡民商议立下乡规民约:“在‘鱼仓’这段河里严禁捕捞鱼鳖,只许放舟游玩。提倡买鱼‘放生’。”据世居当地的潘老介绍,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的一个端午节,他们和许多人都亲见过龙潭里有簸箕大的乌龟、团鱼浮出水面优哉游哉地晒太阳。

三山景区,从前植被丰茂,一水中流,早晚时分,清风明月,风起河面,梳透古林,掀起滚滚林涛,发出阵阵悠扬、清脆悦耳的笛声,如天籁之音,萦绕回荡,三山相闻,非常神奇。邻近三山,还有马槽寺、观音寺、冷水寺等庙宇,有蛇龙滩、荫风渡、船儿沱、青杠沱等好风水。民间长期流传一首民谣:“上有五指山,下有猫儿湾。大金山抱小金山。哪个葬得到,代代不离官。”

“三山牧笛”以其诱人的魅力,曾经赢得历代仕宦名流,文人墨客赞誉。

严隽诗曰:

望入三山一掌平,郊原牧笛起清音。

无腔短调兼长调,何意风声接雨声。

晓日层峦晴翠合,晚霞峭壁暮烟生。

童归犊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吴廷秀题诗曰:

三山云散九井晴,牧童横笛杏花声。

人间万事都无意,只喜春风草又生。

如今,县、乡政府正在规划恢复打造“三山牧笛”旅游景区。

上一条:青神老八景(七)-蓉岸春涛

下一条:青神老八景(五)-宝镜寒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