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坝坝电影的记忆

  
日期:2018年08月21日  作者:彭建中  来源:县文联  点击:[]
分享: 

在我的记忆中,已记不清坝坝电影是哪时兴起的了,只觉得看坝坝电影是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人的主要文化生活。

记得童年时,母亲常带着我们四处去看坝坝电影。那时候,周围哪个大队要放电影,大人们就早早地饲喂好猪牛,照料好鸡鸭,简单地把晚饭弄来吃了,大家结伴去看电影。这个过程中,我们小孩子就会紧紧地随着大人们转,生怕一不留神就把我们丢在家里,不带我们去了。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到羊堰大队看《水漫金山寺》。到达晒谷场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了,母亲就在后面公房的屋檐下找到一个风车,让我和弟弟坐到风车上去看。那时候我们比较小,主要是图热闹,许多电影是看不懂的,往往看到中途都会打瞌睡,母亲生怕我们摔下来,就揪揪我们的鼻子,说是挤瞌睡虫,我们也不懂瞌睡虫是啥,只是揪得鼻子痛,瞌睡自然也就没了。

电影散场时,现场总是闹哄哄的,到处都是呼朋寻伴的声音,顺道的人们都是结伴去、结伴回的。四面八方都是返家的人流,许多人都打着火把照明,众多的火龙向四周游散,一会儿就剩下我们这一条。大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的情节,一会儿是大骂法海残酷无情,一会儿又对白素珍深表同情,而我们谈论的却是哪个的筋斗翻得好。

稍长大点后,我们就脱离了对大人的依靠,小伙伴们结伴去看坝坝电影。有时候,我们会走十多里路,到比较远的地方去看,往往都是搬个鹅卵石或土砖垫坐,当然,也有去得太迟了没有合适的位子,就到银幕的背面去看反影。

等到本大队放电影时,我们就早早的抬着板凳去抢占有利位置,为了防止别人挪动我们的凳子,经常是将家庭作业带到现场凳子上去做,晚饭都不回去吃,等到大人们来换。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还是战争片,如《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等,每次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放正片子。往往正片子开影前都会放一些科教片,我们看不懂也懒得看,就绘声绘色地相互摆谈自己看过的精彩片段。但有时候的科教片是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表现的,我们也会喜欢。有次放影《渡江侦察记》前,放了一个防治菜青虫的动画片,对于那惟妙惟肖的动画印象颇深,特别是配音十分憾动人,让我们在游戏中也模仿了许久。那时候,每次看了战争片下来,大人们都会哄我们,让我们第二天去坝坝头寻找打枪留下的子弹壳,而我们开始时还信以为真地寻找过。后来就知道是逗我们的了。

看电影、学唱电影插曲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在这点上大人们的模仿能力就强多了,往往一部影片放过两三次后,许多插曲就会在大人们白天干活中唱出来,而且有些还唱得十分好听。我五舅当时就十分会唱电影《五朵金花》、《沙家浣》等影片中的插曲。我们很羡慕,经常屁颠屁颠地跟在会唱歌的大人身后学舌,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一些。

凡是一部新片来,都是先在城里的电影院里放,并从这个城市转到那个城市的,要放过一段时间后,才拿到乡下放坝坝电影。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奢望,唯有等到有坝坝电影的消息,我们就蜂拥而去看个够。

但是,唯有一部影片例外。那就是1982年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部武功片,光宣传画报就看得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部影片是从乐山城里放影,然后转到峨眉放影,再转到青神放影的,而这三座城里电影院放影,我们几个志趣相投的少年都跑去看了,回来后,在同伴中吹嘘炫耀。终于等到影片拿到乡下放了,我的印象中,恐怕全县大部分公社和大队都放影了。反正我们东风公社十个大队都是放影了的,而我们几个小小少年每个大队放影都相约去看了。回来后,曾有一段时间,我们都跟着模仿苦练武功,并相互切磋,常常为学神腿张的腿功和色空和尚的醉拳,在地上跌得鼻青脸肿的,但丝毫不影响我们那时的激情与执着。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坝坝电影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定格在那个年代里,也永远尘封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今,自己已是年过半白了,在这网络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也常常在网上点击电影电视来看,偶尔也会与朋友相约到电影院里欣赏大片。应该说,无论是现在的拍摄技术,还是影片情节,都比过去强多了。可是,却老有一种惆怅感,再也找不到看坝坝电影的那种乐趣和激情。或许大家对坝坝电影的迷恋,不仅仅是为了观看精彩的电影,而更多的是一种对集体式娱乐方式的体验,对外界认识的渴望,对人与人平等和谐交往的向往。

我时常怀念那时的坝坝电影,怀念我们逝去的童年、少年。

上一条:我的三角梅情结

下一条:青神老八景(八)-灵岩石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