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方案》制定依据和意义
《实施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20〕19号)。
《实施方案》的制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方案》目标要求
《实施方案》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制定三个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年底,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25年,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运行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教学、训练、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体教深度融合。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具有四川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共15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课程阵地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刚性要求,确保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削减、挤占课程时间和校园体育活动。鼓励高中阶段每周开设体育课不低于3课时,有条件的市(州)实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二是逐步完善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明确分学段课程设置要点和目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注重差异化、个性化教学,探索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特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科学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三是建立“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机制。合理安排校内外体育活动时间,完善线上、线下体育课程建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周末和节假日每天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完善省、市、县、校四级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常态化开展班级联赛。
四是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大力加强省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支持体育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到2025年立项3至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8至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方每年应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师资不足问题。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工作,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
六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完善体育器材设备补充机制,推进学校卫生(保健)室标准化建设,落实体育教师服装配备等保障要求。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一校一策”制定具体方案,切实解决学校运动场地配备不足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校建设室内体育场馆和风雨操场。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定期公布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清单,明确开放时间、收费标准等。
七是强化体育融合发展。健全体教融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衔接机制,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中遴选一批试点学校,按学段梯级建立中小学高水平运动员预备队,完善入学、升学等相关保障支持政策,妥善解决学训矛盾。推动校园足球体系化建设,促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贡嘎杯”校园足球联赛、高校主客场联赛等活动,大力促进校园足球普及。整合教育、体育部门举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推进学生课余训练、赛事体系、等级认定等一体化建设。
八是完善体育评价体系。建立学校体育和体质健康管理评价机制,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科学认定体育教师工作量,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支教任务计入工作量,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
九是强化教育督导评价。把学校体育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评价纳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省级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和省属高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四、《实施方案》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保障措施共4条,主要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风险管理、良好氛围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要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形成多元化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师生安全教育,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检查各项制度,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四是要求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大意义和各项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大力宣扬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传播体育精神,推广改革成果,广泛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条:【答记者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下一条:【政策解读】艺术类科目进中考怎么考,考什么?教育厅权威解答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