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行政河长+技术河长”经验推广暨汛期水质精准管控现场会在资阳召开。现场公布了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眉山市岷江(青神段)入选。那么,青神县在打造美丽河湖上有哪些经验呢?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青神县坚持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在美丽河湖创建上持续加力,在“增与减”中厚植生态优势,建设最美城市公园;在“清与绿”中持续守护岷江,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在“白与黑”中打造新经济业态,打通价值转化通道,实现水资源可观、可赏、可玩、可用、可增值。
因水传承,共护玻璃江
如今正值汛期,记者在青神县城岷江沿岸看到,江面开阔、绿水荡漾。“岷江以前污染比较严重,经过环境治理,现在已经变清澈了很多。”青竹街道居民王宇告诉记者。
在保护水质上,我县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岷江流域水质保护,不断完善清河护河长效机制,内设县、乡、村三级河长180名,累计巡河4.8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900余个。
同时,外与毗邻的彭山区、东坡区、乐山市中区建立良好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召开了6次联席工作会议,联动开展了5次跨区域巡河,岷江水质已连续3年稳定保持在Ⅱ类。
依水建园,筑美绿地芯
在依水建园上,青神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潜心雕琢城市梦想,既锻造“城市筋骨”,又疏通“毛细血管”;既保留城市特色,又承载市民记忆;既延续老旧情怀,又定格浪漫情缘。腾出600亩沿江土地建设唤鱼公园,曾经破败残旧、垃圾乱堆、内涝和雨污直排并存的街区,华丽蜕变为出门见景、行路见荫、众人追捧打卡的“网红”公园。
净化“水之源”,通过实施引岷入城、活水净化工程,形成上下贯穿、水域连通、环保生态的自然水景观,唤鱼公园内种植了2000余种生态修复植物,水域面积达150亩,日净水10万立方米。
留住“旧时光”,原名保留了“老河街”“国营709厂”,原样保留了360株原生树木和20片竹林,原址保留5栋上世纪80年代建筑风貌的老建筑,让市民找得到地标、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
“我们还打造了‘竹IP’,竹是青神最大的底色和特色,青神坚持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建成竹里梅花、竹林湿地等‘竹’主题公园7个。青神竹编、斑布竹纸走出国门,亮相国际。20万亩竹海、150公里竹林风景线、367万平方米湿地、4条穿城生态水系实现水清岸绿、灵动自然。”青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借水发力,带火一座城
在借水发力上,80里岷江串联起青神湖、江湾神木园、中岩寺、汉阳湖、平羌小三峡等生态廊道,形成两个万亩平湖。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生长。建立青神岷江长吻鮠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岷江流域(青神段)内记录到淡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63种,鱼类占48种,岩原鲤、中华鮡等濒危鱼类在此“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水环境也吸引了点点萤火在此“栖居”,全县现有12个种类的萤火虫,其中3个为稀有品种。51处萤火虫栖息地,是全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萤火虫生态区。
擦亮城市名片,生态价值转化“越来越好”。一方面,“萤火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依托萤火虫资源,青神县建立萤火虫艺术馆,推出了“青神萤宝”等文创产品,全方位打造“萤火虫”旅游IP,全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萤火经济”,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央级媒体聚焦报道。
另一方面,“水域经济”增添城市魅力,聚力打造岷江旅游文化示范带,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立足“一江两岸”绿色发展优势发展“水域经济”,高质量举办2023全国桨板暨桨板球公开赛、全省迎端午龙舟赛,两大赛事“火”爆出圈,水上运动周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过5000万元。
上一条:《人民日报》聚焦青神丨保护萤火虫栖息地 守护点点萤光 营造童年梦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