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青神的宝贝

  
日期:2013年06月28日  作者:◆ 万郁文  来源:县文联  点击:[]
分享: 


在那个洒满一地阳光的秋日,我们成都的一行散文人兴致勃勃地一路欢笑来到青神。在青神的短短时间里,我们深深被这个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热情高度的小城融化了。


中岩寺


中岩寺依山傍水。

站在中岩寺山门,眼前是一片开阔得难以看到对岸的江面,江水从远方滔滔奔来,又从面前急急而去。我们到中岩时值正午,金色的阳光化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满江跳跃。俯瞰水面,突生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千古绝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词句。遥想当年,还是翩翩少年的苏东坡来青神中岩书院求学,除了在课堂上聆听先生王方的教诲,他肯定也常常走出书院大门,徜徉在这千年奔腾不息的江边,江水乳育了他宽阔的胸怀、不凡的气魄和豪爽的气质。望着江水,我心生感激,是水的滋养,启迪了幼年苏东坡的心智,使日后的他能够走向文学的顶峰,在文学中寄语他器宇轩昂的气节,成为我们追崇的一代文学前辈。

从中岩寺山门拾级而上,翠竹幽幽绕山脉、青苔茵茵遍石阶,满眼翠绿。走在这青山绿水依傍的小道上,我想千多年前的苏老先生送儿读书也一定是沿这条路而上的,他们一定是背着很多的书,欢快的从小道去到书院,拜见远近闻名的王方先生,许下聆听先生教诲,刻苦攻读四书五经的诺言。当时的中岩书院,一群翩翩少年在这么幽静的山水间早读夜诵不断,挥毫纸墨之间,山岩中时时回荡着学子朗朗书声,石壁上抒发着少年的壮志豪情。少年苏轼、在书院受到大师的指教,再加上自身聪慧好学,在这里铺垫了今后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一颗文学星辰在青神中岩冉冉升起。

中岩书院可以说是培育文学家的摇篮,还可以说是见证一代文豪苏东坡爱情的地方。当年,聪明勤奋的苏东坡很得老师王方的赏识,王老师之女王弗也与东坡相互倾慕,王老师慧眼识珠,将爱女许配给苏东坡。这对郎才女貌的佳人就曾在中岩寺的池水边,赏鱼看花,两人兴起拍手为快,水中鱼儿似乎通人性,竞随掌声游走,俩人心有灵犀,竞双双为水池提名“唤鱼池”。

依栏观池,只见一弯池水清澈见底,数条红色、黄色的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漫游,池边东坡和王弗两人雕塑依依相偎。看着池中的鱼儿,我觉得这里是他们初恋的地方,又是苏东坡一生幸福并苦恼着的人生开始。


汉阳古镇


知道青神县汉阳古镇,最早是源于我的妹妹下乡当知青。她下乡第一次回家时,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们生产队就在汉阳古镇江对面,经常坐渡船到汉阳古镇赶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美丽得很。”从此种下了对汉阳古镇的向往,盼望着走进迷人的古镇。

汉阳古镇从汉代开始得名,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古镇岷江环绕,青山相伴。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商业重镇,是成都通往乐山、重庆及江南地区的重要水路和舟船停泊口岸。过去这里商贾云集,热闹繁华,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

我们是从陆路抵达汉阳镇的,车就停在镇口。也许不是节假日,古镇显得格外的清静。“井”字形的街道构筑了汉阳古镇的古井貌样,汉阳镇有米市街、棉花街、盐关街、翻身街、半边街、下正街、横正街、后正街等八条街道。旧有的街道、店铺、宅居等,至今大多保持着完整的古朴风貌。

走进遥远的古镇,仿佛穿越时空。顺着窄窄的小街前行,街道两旁是一排排木质平房,宽阔的街沿上,有的老人坐在躺椅上晒太阳;有的闲人在打着“二七十”;有的生意人在经营着自己的日杂小摊。街面上铺着青石板,更显出古镇的久远。相互毗邻的四合院墙头是高高的烽火墙,古檐上雕刻着神鸟、奇兽。古街上,我们看到了专做“杆秤”的店铺,店内挂着大小各异的杆秤。有文友想买一小杆秤回家,店主一个劲摇头说不卖不卖。问其缘由,因为这种手工制品费时费工又不赚钱,已经没有做了。文友只好失望的走出店铺。街上,有一家专雕刻手杖的店铺,这种工艺美观精细,也是手工制品,相对杆秤工艺程序没有那么复杂,要好做得多,而且有销售市场,所以这边的生意还很红火。有一临街的茶铺,木桌竹椅之中,一位老人手拿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文友问老人看的什么书?老人很会说话:“不关紧要的书”。再追问方知,是有关天文学的。看来小镇的居民文化追求不可小视哦。镇上的一家“供销社”也很有特色,商品包罗万象、琳琅满目。货架上摆着布匹、锑锅、温水瓶,玻璃柜中是电筒、铅笔、针线等小商品,大小商品可说是一应俱全。文友说汉阳古镇的花生很好吃,买来大家分享,果不其然,是又酥又香。来到江边,江还是那条江,镇还是那个镇,就是昔日的繁华不在,带着这点遗憾,我们离开了曾经风光过的汉阳古镇。


青神人


青神,有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位是文广新局局长邵永义、一位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时任青神县广播电视台长邓友权。他们从骨子里热爱青神,血液中流淌的血是青神的血,跳动的脉搏是青神的脉搏。邵永义局长将青神的上下五千年、民俗、民风、民情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加上现代网络语言的小故事,象讲评书一样地绘声绘色讲出来,精彩不断、幽默连篇,听者常常是在笑破肚子中受到启示。邓台长呢,他从军中走来,在部队受到了很好的新闻专业的培训,采写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百万大裁军、边防卫士等报道。下地方后,邓台长更是将自己对记者职业的满腔热忱倾注在事业中。在他眼中,生活在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一切皆有可以抒写的地方。他不辞辛劳的潜身基层、深入各类职场,带领团队采写和拍摄一篇篇社会关注的、引起巨大反响的、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文章和节目。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创作和拍摄了十集方言电视剧《青神故事》、《我在青神等你》,在全国方言剧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这两部片子既反映了当代青神人的精神风貌,又展现了青神的人文历史,是对青神最好的宣传和展示,难怪片子在四川电视台热播以后,在川内刮起了青神旋风。一个小小的电视台,有这么大的魄力做这么大的文章,邓友权可说是功不可没。

两位人物是青神的“宝贝”,青神离不开他们,我们喜爱他们。

上一条:朝云籍考

下一条:哑 孩 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