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认识青神 >> 人文史志 >> 青神人文 >> 正文

中国共产党青神历史(1919年—2002年)第十二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日期:2015年01月20日  来源:党史县志办  点击:[]
分享: 

为配合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95年,青神岷江大桥建设工程经过多年的筹划,计划投资1662万元。截止1995年底,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组织群众集资,已投入959万元,主桥的修建任务于12月底完成,实现了全县人民多年的夙愿。同年,全县11万伏送变电站工程共投入1750万元(其中企业筹集、银行贷款500万元,向外引进无偿资金1200多万元),最大容量10万千伏安,于1995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解决了全县多年来电力缺乏的矛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后劲。邮电方面,1995年完成了3000—10000门程控电话的光纤通讯。城区自来水完成日供量8000吨的全部配套工程。为适应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扩大,第二期日供水2万吨的改造工程已完成规划和设计。此后全县又打响了以城区新区开发、城旧改造和交通建设为中心的“三大战役”。

第一节 城区新区开发

新区开发规划与实施 1995年10月4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建立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决定》,成立了青神县县级经济开发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定了新区开发的资金筹措渠道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确定首期开发范围为岷江大桥以西引桥两侧约500亩和岷江大桥以东新区,并完成了总体规划和大桥西岸土地的统征工作。1996年,新区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抓好新区规划,抓好土地统征,抓好土地出让,抓好新区统一建设,当年完成道路骨架和下水道的建设。1997年,大桥桥头至东花园街的路基工程业已完成,超前性、高起点地进行了北门口至开发新区的路灯、绿化带配套建设。1997年底,新区建设已迈出第一步,预征土地207亩,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170米,铺设了32米宽的东西、南北两条大道,总长1470米。14米宽、204米长的商贸街已初具规模,修建桥梁和涵洞5座,铺设600毫米供水管道800米,安装排污管道3000米,基本完成了水、电、路“三通”。

城区新区开发成效 1998年,城建、国土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新区骨干大道和居民小区安置规划,编制了新区详规控制图。完成了城东开发区部分市政工程建设,为实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城市重心北移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1999年,县上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加强了新区规划、控制,认真办理了“一书两证”89份,完成了新建成街道的路灯、绿化配套建设、严肃查处了违法建筑8起,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同年底,新区建设克服了建设用地冻结,资金紧缺和群众利益调整矛盾突出等困难,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经省政府批准,办理了270亩建设用地手续。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了南北大道硬化任务,铺设路基2720米,8座桥涵已完成3座,排洪设施安装完毕,开挖泄洪渠660米。2000年,县上新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黉门街路面硬化600余米,沈家桥上段沟渠改造350米,新挖排水沟渠960米,跨鸿化堰桥1座,安装排污管道1170米,完成50米大道与眉青路交叉口居民拆建处高压线的架设。2002年,县上对滨江路规划进行了初步构想,城东和城区开发区商业广场和城东开发区休闲广场进行了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镇面积由0.68平方公里增至3平方公里。

第二节 旧 城 改 造

旧城改造工程 1995年,县政府发布城镇拆迁管理办法和旧城改造税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城区旧城改造由临街面改造转为成片改造。年内,改造了小北街800平方米旧房,新建并竣工交付使用4500平方米商住楼。1996年完成西干道的拆迁工作,首期工程拆迁33户近2000平方米旧房,投资300万元,修建近4000平方米的商住楼。全县整个环城路改建全部完成。1997年,完成了北街南段和大南街等的街面翻修,新建了花园街小区,完成了围城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改造,打通了西干道。同年,在双槐树街投资180万元,拆迁328户、1000多平方米的危旧公房,建成4188平方米的安居工程。西干道一期工程3370平方米已如期竣工交付使用,二期工程5500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加紧进行。1998年,旧城拆迁了北街、西街、川主庙街、黉门街、张家巷街五条街道,共310户居民、35个单位,拆迁面积3.4万平方米,新建25幢7万多平方米楼房,全部落实了建设单位并签订了合同书,投资总额4000多万元,回收市政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当年引进县内外开发商共11家,投资31万元对学道街进行了全面改造,解决了长期以来学道街“行路难”问题。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青神第一座不锈钢雕塑,提高了城市品味。1999年,旧城改造涉及城区13条街道,1000多户私房,100多个单位,拆除旧房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00余幢,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包括市政工程在内的建设资金近2亿元,在青神城市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旧城改造会歼战 2000年,全县旧城改造打响了会歼战。二期工程“六街一巷一环路”的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年,全县已拆迁旧房6万多平方米,所有新建楼房全部落实建筑单位,45幢楼房进场施工,30幢完成主体工程并进入外装饰阶段。2001年,一环路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拆迁的武警中队、审计局、交警队、体委和几户居民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新建办公商住楼10幢,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日产2万吨自来水工程投入运行。新垃圾场征地60亩,搬迁农户2户,总投资200万元,于6月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可以满足县内50年城市垃圾堆放需要,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垃圾2次污染严重的问题。城西开发进展顺利,城西安置房已基本竣工,城西排水量大、排水难的问题已得到解决,26米外西干道雏形已经形成,城西开发房的建设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同时,对外南街改造也达到了速度快、效果好的目标。原计划改造88户,实际改造116户,并基本完成装饰工程和市政设施建设;外西街改造安置协议已全部签订并完成图纸设计和拆迁工作;外东街改造拆迁完成了95%,新建房已达85%。此外,南门片区城市防洪工程顺利竣工。2002年,城西安置房建设1.7万平方米全面竣工,投入资金720万元。商住房A、B幢1.6万平方米已竣工,投入资金670万元。外西干道桥梁及长420余米、宽18米的道路已硬化通车;安置街长260米,宽7米的道路已硬化通车。民主街延伸段砂石回填已完成。2002年国庆节前完成了城西街心花园广场建设,竖立一盏高28米的广场灯,完成城市功能配套,增加城市亮度,提高城市品味。

第三节 交 通 建 设

公路整修 1995年,全县有公路22条,164公里,其中县道5条,77.6公里,乡道12条,67公里,各类专用公路19公里。全县18个乡镇,除汉阳镇外,均可通行汽车。1995年底,完成了青神岷江大桥主桥工程,投入建设资金858.2万元,工程质量经评定为优良工程。完成了环城路1.3公里油路改造工程,投入改造资金37.5万元。全县修补油路坑凼876平方米,清理水毁塌方4521平方米,整治水毁路面12万平方米。

成乐、青乐路建设 1996年,全县交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成乐高速公路青神段开工和青乐路标美路工程。交通部门、国土部门和观金乡政府积极配合,成乐高速公路工程青神段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工程已于11月正式开工。青乐路标美路工程在南城乡政府配合下,于5月完工,建成青乐路GBM工程6公里。年内,基本完成岷江大桥西岸引道建设和牟家桥改道。大力支持乡镇对乡、村道路大规模整治。全县公路好路率67.6%,综合值69.1,公路绿化完成新植补栽树4.5公里。

岷江大桥通车 1997年,岷江大桥主桥及引道两岸路基工程全面完成并实现通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兴建交通的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按预算总额的1%和县统筹提取的行政事业预算外资金的10%安排公路发展资金。国有土地出让金的20%安排作公路发展资金。对个体工商户,按每户每年50元,私营企业按从业人员每人每年20元征集。提高标准收取车辆建勤费,货车200元/吨年,其它车辆500元/辆.年,摩托车50元/辆.年。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进展。成乐高速公路青神段路基工程完成工作量的70%。县筹资金250万元,完成青夹公路0—5公里段油路改建和岷江大桥东岸引道油路1公里。新建青神至汉阳公路路基工程18公里。完成青乐路0—5公里段标美路工程。修补油路坑凼682平方米,清理水毁塌方2545立方米,整治水毁路面近6万平方米,对县道油路路肩边沟进行了全面清整。公路养护好路率70.3%,综合值69.8。完成公路绿化新植补栽树4.5公里。

县乡村社四级水泥路建设 1998年上半年,全县县、乡、村、社层层组织发动,大兴水泥路建设。原计划全年兴建水泥路62公里,仅半年时间,群众就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水泥路160多公里。在县委、县政府大兴交通的号召下,全县高起点、大气魄、强力推进交通建设,调动县、乡、村、社、户的积极性,掀起了大兴交通高潮,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交通建设的奇迹。全年全县共投资6000多万元,修建县、乡、村、社水泥路共327公里,超年计划5倍多,其中村道、社道水泥路(村道宽4米,社道宽不少于3米),完成206公里。全县实现了18个乡镇、134个村、711个社、27576户通达水泥路,100%的乡、87%以上的村、62%以上的社、45%以上的农户通水泥路,创造了全民办交通的“青神经验”。县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为大兴交通捐钱物达160多万元,水泥4000多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经济时报、改革时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眉山电视台、眉山日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对青神水泥路建设进行报道。同时,县上按要求完成了成乐高速公路青神段2.19公里路基工程及线外工程扫尾工作。眉青公路改建工作由省交通厅内河设计院勘测设计,1998年1月经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批准为公路收费项目,5月21日省计委批准同意工程立项。省政府办公厅以川府办发(1998)91号文件批准,将眉青路视为1998年第一批重点项目计划。工程起点眉山县松江镇省道103线眉青路口,止于青神县城西五更桥,全线长20.9公里,按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行车道宽9米。工程计划2000年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工期2年。1998年完成了测设、立项、工程预算、征地拆迁方案、优化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并于7月16日举行开工仪式。

1999年,成乐高速公路青神段建成通车,年内全县交通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县自筹资金3342万元,完成青井公路0—9公里段水泥路改建。新建青神至汉阳公路路基工程18公里。新修水泥路20公里。对眉青路21公里进行二级公路改造,已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共完成土石填方25.6万立方米,涵管(洞)建设47处。青仁路0—19公里水泥路改建,青夹路0—5公里油路改建,5—14公里水泥路改建。对青乐路0—15公里油路进行大修,完成青乐路0—5公里标美路工程,青仁路19公里标美路工程,修补油路坑凼塌方1254.5立方米,整治水毁损坏路面近8万平方米。对县道油路路肩边沟进行了全面清理。公路养护好路率87.7%,综合值78.4。完成公路绿化新植补栽树14.5公里。

眉青路改建 眉青路改建是2000年青神交通基础建设的重头戏,是县委、县政府确定“三大战役”的头号重点工程。眉青路建成,对改善青神县的交通条件与投资环境,繁荣青神经济,造福青神人民,促进青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底,路基工程基本结束,路面工程完成沥青路面铺设11公里。工程累计完成投入6500万元,其中路基路面工程完成5300万元,征地拆迁补偿1200万元。初步统计,路基工程完成土石方90.3万立方米;完成涵管(洞)99座,总长1963.6米;完成桥梁4座;完成坡边沟等防护工程4.5万立方米。青汉路完成瑞峰至汉阳境内水泥路面铺筑6公里。2001年,筹集工程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使工程顺利进行。7月31日,眉青路改建工程完工,11月9日通过了交工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同年,对青乐路0—8公里段进行了修补坑凼,0—4公里段部分病害严重的坑槽进行了沥青冷补处理,对8—24公里段采用砂卵石填补的方法进行整治。青乐路投入整治资金20万元,填补坑槽面积达54000平方米,青夹路投资18万元,填补坑槽面积26400平方米。

根据眉山地区行署决定,由青神县组织建设,东坡区负责其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工程于1999年5月1日开工,由四川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事务所实施工程监理,眉山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分站实施质量监理,通过招标,分别由四川省南充道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乐山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成都市市政工程公司承担6个标段路基施工;乐山市公路桥梁总公司承担路面施工。全线共征用土地849.62亩,其中青神境内467.18亩,东坡区境内382.62亩,房屋拆迁319户、51150.8平方米,其中青神境内114户、3164.8平方米,东坡区境内205户、19586平方米。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于2001年7月31日完工。改建后的眉青路起于省道103线东坡区松江镇,经东坡区张坎镇、青神县黑龙镇、青竹乡,止于青神县城。全长21公里,东坡区境内长约10公里,青神县境内长约11公里。公路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路,沥青路面,宽12米,有中桥1座长54米,小桥3座总长64米,涵洞109道2289米。建设中开挖填土石方约100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7565万元,资金构成情况:省市补助1120万元,市交通局借款1090万元,农行贷款2000万元,县财政及单位职工借款1222万元,社会个人借款163万元,欠施工单位工程款1970万元。

2002年,眉青路建成通车并开始收费,当年收费158万元。

第四节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995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农贸市场至南门口、大北街、东街、大南街输送水主管更换和铺设工程,全长1500米。新铺设岷江大桥过桥输水管道300米。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元,整治河坝子、天池、汉阳和罗波集镇的下水道192米,修建罗波场混凝土路300米,新修瑞峰镇道路长8公里。1996年,投资80万元完成大南街路面工程4213平方米,维修了人大、政协外面街道1700米,以及西花园路基2160米,安砌了城市防洪排污下水道120平方米,疏通下水道3000米。村镇建设全年办理建设手续2259户,建筑面积28.43万平方米。1997年,县上投资150万元,完成了东花园街混凝土街面铺设,新外北街混凝土街面铺设及下水道建设,以及西干道北半边界混凝土街面铺设和下水道建设。完成了汉阳镇下正街110米下水道建设。1998年,县上投资31万元对学道街实施了全面改造,新建学道街长217米,宽14米,铺设下水道涵管400多米,安装街灯10盏,植树70株。投资50多万元,在县城中心建成高9.5米、宽3米造型精美的全不锈钢雕塑。在乡镇建设中,加强竹艺一条街、黄金旅游线、汉阳新街、西龙小集镇、河坝子集镇和瑞峰小集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了《青神县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对县、乡、村公路两侧小集镇建房的标高、层数、装饰、建筑红线等作了明确要求。全年共审批建农房1817户,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999年,完成了北街、西街、黉门街、川主庙街、张家巷街街道硬化及与之相配套的人行道、下水道、街灯、绿化、电力、电信、燃气工程建设。是年,全县共批建农房1321户,建筑面积181835平方米,其中楼房814户,建筑面积137894平方米。查处违法建筑45户,建筑面积602平方米。各乡镇共新建街道1200多米,总投资100多万元。制定颁布了《青神县村镇建设管理暂行规定》、《青神县建筑个体工匠管理暂行规定》,对全县200名建筑个体工匠进行了2期培训考试,并颁发了资格证书。2000年,成功地创建地级卫生县城。一环路及主城区改造初见成效,2万吨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2001年,审批修建村镇建房1048户,建筑面积16.58万平方米,村镇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余万元。2002年,完成了南城镇白塔村、顺江村、农场工业开发区、罗波乡小溪沟村4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全县村镇建房共1154户,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其中:建平房425户,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建楼房729户,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村镇基础设施投资600万元,道路铺设率达96%,乡镇和村社的通电率为10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99年,县上以“竹乡新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面启动了“村通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150多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21个村建成了有线电视系统,联网用户6398户。在全县17个乡(镇)、22个村、55个社、2700多农户中开展了新农村试点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新建楼房200多户、新修水泥路16公里,通电率达100%。发展有线电视2450户,850多户农户安装了电话,“四改”农户达2700户,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罗湾乡长田坎村被地区列为“眉山新村”丘区示范村。2000年,全县首批26个“竹乡新村”试点村(社)建设进展顺利,青竹乡三埂村、南城香花村、南沟村、西龙江滩村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全县在17个乡镇、26个村、125个社、6261户试点新农村建设,投资725万元,投劳10万个,新修水泥路21公里,通闭路电视405户,通电话350部,完成改水550户、改厕640户、改厨780户、改圈750户,创造了城郊结合型、平坝集中型、丘陵集中分散型、边缘效益型四种新农村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同时,完成了南城、西龙、瑞峰三个省级小城镇建设的立项工作。

第六节 科教兴县战略

一、科教兴县战略的启动

1988年4月27日,县委发出《贯彻实施“教育为本,科技立县”,全方位开发智力的试行意见》。《意见》指出,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加强成人教育,同时改革普通教育。到1990年,全县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数额与普通高中大致相等的规模。成人教育在1988年内,对1980年以来的回乡中学生普遍轮训一遍,力争每人掌握2—5门实用技术。1990年3月16日,县十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决议》。县建立农技中心,乡设农技站,村配备农技员,社抓好科技示范户,继续推行集团承包,抓好“丰收计划”、“燎原计划”、“星火计划”。1992年,县委八届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十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今后十年,全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县”的战略方针,认真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1994年6月8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委礼堂召开科技大会,部署科技“双亿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科技副乡镇长、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和第三批县级拔尖人才等240多人参加会议。县长卢兴仁部署“双亿工程”任务。卢兴仁指出,科技“双亿工程”即是从1994年起,经过7年的努力,到2000年,全县科技产业、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在1993年的基础上新增产值2亿元。其中,科技产业含高新技术0.5亿元,科技成果推广1.5亿元。新增利税0.75亿元。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应用率提高到90%以上,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率提高50%以上,50%以上的企业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万元消耗达到市内省内先进水平。会议命名罗明生、王云清等15人为第三批县级拔尖人才,还表彰了先进科技、管理、新闻工作者21人。根据会议精神,9月27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实施青神县科技“双亿工程”重点项目发展规划的通知》,同意县科技“双亿工程”指挥部编的《青神县科技“双亿工程”重点项目发展规划(1994—2000年)》,《规划》包括“三高”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科技成果推广三大部分。

二、全面实施科技“双亿工程”

科技“双亿工程”规划 1995年,全县全面实施科技“双亿工程”,项目新增产值到2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增加5%。当年,县上下达了计划项目49项,启动实施42项,推广新技术41项。组织16家企业、6个部门的31个产品展出交易,交易金额135万元,其中组织参加的“95”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成都、广州)交易博览会,交易金额81万余元,产品获9个金奖,2个优秀奖。全年新办民营科技企业3家,全县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2家,创产值300万元,利税3万元。

全面实施科技“双亿工程” 1996年10月3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全面实施科技“双亿工程”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从1994年起到2000年,在1993年基础上,全县依靠科技进步新增产值8亿元,重点是:在机械、化工、轻纺、茧丝绸、医药、农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中开发新产品100个,推广新技术100项,拥有专利权产品80个。1996年,全县制定了《青神县科技“双亿工程”,科技工作“九.五”规划》,将目标任务分解到24个责任部门,签订了二、三阶段目标责任书。依靠科技进步在1993的基础上新增工农业产值1.75亿元。新增利税1520万元。1997年,全年推荐6个新产品列入市(地)级科技重点开发项目,2个高新技术产品列入省新产品试制计划,全县工业企业技改投入达1754万元,全县依靠科技进步在93年基础上新增工农业产值2.38亿元,新增利税1893万元。1998年,全县共启动实施“八亿工程” 项目42项,科技进步对国内生产值贡献率达到47.76%;依靠科技进步完成产值4.9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48.5%,其中科技产业实现产值0.9亿元,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产值4.07亿元,新增利税6730万元。在农业上,重点推广了两系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水稻旱育抛秧、旱地改制、成单18秋玉米示范、红苕101新品种推广及脱毒菌技术应用、生猪三元杂交。“撑绿三号”竹种引进、秋大豆为主的新技术、新品种项目12项。全县推广水稻抛秧3.5万亩,亩增产粮食25—50公斤,两系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成功,亩增长50公斤。“科技兴县”战略在饲料、肉食品加工、化工、机械、制药等产业上也取得成功。1999年,全县全年组织实施科技“双亿工程”项目40项,其中11项列入地区科技“五十亿工程”重点项目,实现产值7亿元。全年重点实施科技增粮项目5项,科技增收项目10项;创建了6个地级科技示范村、18户地级科技示范户,示范田块达6万亩。工业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7项,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5200万元;创建地级科技进步先进企业3家,即民生机械总公司、通华机械厂和翠微公司。县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2000年4月,县委书记孟光安带队参加了省级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专家组验收答辩会,全县大兴科技格局已逐步形成,科技领导、政策支撑、科技管理、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投入等七大体系建设,初见成效。9月15日,国家科技部以国科发农社字(2000)410号文授予青神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当年,全县共登记申报科技成果13项,建成地级科技示范乡1个,地级科技示范村6个和地级科技示范户18个,建立科普基地12个,推广应用新技术项目24个,实现产值1730万元。2001年,全县在白果乡、南城镇、西龙镇、青竹乡开展了17个科技示范村、40户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示范活动,组织实施了10个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实施增粮项目10项,增收项目20项。工业上,申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0项,新获专利3项。2002年,全县创建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2个(瑞峰镇、汉阳镇),工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6项。

三、教育改革

全县扫盲工作 1990年1月20日,县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扫盲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解决农民教育经费。4月3日,县政府又作出《关于扫除文盲验收奖励的规定》,对个人脱盲标准及验收作了具体规定。8月10—12日,市政府验收组对扫盲工作进行了验收。9月8日,市府办通知:经市政府扫盲验收组验收,青神县每个村15—40周岁人口中非文盲数均超过95%,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扫除剩余文盲的标准,全县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扫除剩余文盲的任务,已成为基本无盲县。12月18日,市政府向县政府颁发《扫除剩余文盲证书》。6月29日,县委、县政府制发《关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本着“教育为本,科技兴县”的原则,提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一)、实施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有计划地发展初中,力争1998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二)、逐步实现“一乡三校”和“一园一场(厂)”的办学格局。即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初级中学、一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中心幼儿园和一个实验实习场所。(三)、构建县、乡、村、高、中、低纵横交错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四)、扩大县职中的办学规模,推进联合办学,抓好拳头专业的发展。(五)、教学质量要有明显提高。(六)、教育内部改革逐步深化,考绩评价进一步完善。(七)、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用于教育的拨款做到“两个增长”(即人均教育经费和教育附加费逐年增长)。(八)、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舍、设备、师资“三配备”。(九)、分级办学分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县乡要设置统筹机构,落实办事员。

深化教育改革 1995年,青神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年县上共筹措资金800余万元,全部用于改善全县中小学校舍,添制教学设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12月,接受省市检查验收合格,胜利完成“普九”大业,青神成为乐山市第一个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合格县。是年,高考硬上线人数创历史最高记录,初中毕业会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职业教育方面,县职中和成人中专校毕业479名学员,就业率95%以上。成人教育方面,全县乡镇成人学校办学面达到100%,全年举办各级各类长、短班559班,培训农民25745人次。全县城镇幼儿入园率达到了98%以上,农村幼儿入园率达到57%。1996年,县教育投资总金额达到939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教育基建投资191万元,改建、扩建、新建学校5所,其中用64万元修建教学大楼两幢2286平方米,用127万元新建教师住宅3650平方米。1997年,教育经费预算计划为965.9万元,比上年增加26.49万元。对18所学校和101套教师住宅修建提供了经费补助。全年总投资335万元扩建改建学校10所,建筑面积11495平方米,其中,教学及配套用房投资50万元,教师住房投资336万元,解决92户教师住房。全县高考上线92人,上线万人比居眉山地区第二位,高中教学质量获眉山地区一等奖。成人教育举办培训班260期,培训农民28553人次。1998年,县教育工作以眉山六县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地教委年终目标综合考核优秀奖,高考上线72人。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数比上年增长1.31%。全年教育基建总投资325万元,其中扩建改建学校3所,教师住房投资208万元,解决42户教师住房。成人教育培训农民3万人次。年内全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大部分中小学实行了微机管理。1999年,全县教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基础教育稳步发展,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普九”连续四年接受地(市)复查验收合格。高考上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上线率和上线万人比分别名列眉山地区二、三位,包揽全地区文理科状元。素质教育广泛实施,全县有29所中小学配备了微机,多媒体教学也在部分学校开展。成、职、幼教全面发展,城区幼儿入园率达100%,农村达68%。当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比上年增长了219.55万元。投入265万元改、扩建学校2所,新修教师住宅24户,青中校改造投资180万元,当年年底竣工。2000年,教育工作以形象建设为工作主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突破200人大关。成人中专技术学校扩建工程投资92万元,已竣工。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已达81.2%。2001年,教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高考理科硬上线率比全市高6%,文科上线增长率比全市高75.4%,完成了原职业中学与成人中专校的合并。向省、市争取校舍危房改造专项款93万元,高考上线272名,上线率68.3%,再创历史新高。成人教育举办培训班680期,培训35627人次。2002年,全县普教工作以巩固和扩大“普九”成果为重点,以挖辍工作为难点,中小学辍学率比上年明显下降。建立起省级校风示范校3所,市级校风示范校6所,县级校风示范校5所,县级校风合格校23所。高中扩招20%,普高招生达1100多人。高考上线306人,上线率76.8%,高出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成人高考比居全市第三位。年内教育经费预算指标达1901万元。全县教育科技事业以得了长足发展,“科教兴县”战略得到全面实施。

第七节 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设施建设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县里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1995年,县里投资70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达153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广播电视局购置了电视节目制作特技机,新添置了摄像机、录像机,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投资18余万元,整治了广电网络259公里,改造了两个机站站房,更新了3个乡站的扩播设施,全年有线电视自办节目90余组。

1996年,县里引进外资190万元,购买了中岩四方宾馆,修建了中岩玉泉饭庄、涧道、凉亭。投资5万元维修了中岩宾馆,投资65万元修建了新华书店库房,。1997年,广播电视局在河东泥渡山修建一座35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整治了农村广播网络,建成了卫星地面接收站3个,可播出电视节目16套。城区有线电视联网4500余户,农村村通广播率93%。

1999年,县新华书店投资51万元新修了新北街新华书店。电影公司投资10万元改造了公司门面。县里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观众的县体育馆。同年还筹资100多万元对中岩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改造。全面启动了广播电视“村通工程”,共投资100多万元,在11个乡镇、21个村建成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有线电视联网2221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年底,由成都铁二局工程处承建占地1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总造价600多万元的广电中心大楼破土动工。

2000年,新修建的县图书馆正式开馆,全年接待读者20000多人(次),办理借书证、阅览证900多个。全年投入980万元开辟了“神海”、“四季花果园”和白塔寺等旅游景区,建立了南城游船公司和平羌三峰探险旅游飘流公司。2002年,县广播电视局投资150万元对城区光纤电视网络进行了全面改造,年底,全县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5000多户。

文化活动及其成效 1981年,青神竹编奇人殷超制作的《八骏图》等数件竹编作品被选送法国参加“八国联展”,并送罗马尼亚、墨西哥、美国、日本等国巡回展出。1990年,青神捻条画传人吴建堂的捻条画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新奇画种向全国播放介绍。其后,吴建堂的捻条画《江团鱼》参加“香港中国艺术展”展出,后送美国、加拿大等国巡展,其画被“世界杰出人才基金会”收藏。

1990年9月,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竹乡之秋”经贸文化艺术节,将经贸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竹乡文化特色。其后,县委、县政府又连续举办了几届经贸文化艺术节活动,促进了县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94年,县文化局主持制作的竹编巨龙参加了“94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民间文艺表演,轰动乐山。其后,青神竹编巨龙又参加了“94国际民间艺术节”表演,首次登上了国际舞台,受到与会11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赞誉。1996年11月,在浙江诸暨市召开的“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青神县南城乡被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称号。1997年,青神竹编大师陈云华应邀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等国进行民间艺术交流,并将其竹编《熊猫戏竹图》赠送各国官员。1997年6月底,县里举办了庆祝“七?一”和“迎香港回归”的大型民俗文艺表演队70多人参加了眉山地区“第三届东坡文化节”民间文艺表演。2000年5月,在江苏昆山市召开的全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青神县被中国文化部授予县级“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称号。

1996年,县文化局编印了《青神曲艺志》,并编辑出版了《青神县文化志》。同年,县志办公室出版发行了《青神县志》。2000年,青神中国竹艺城展示了四大竹编系列的3000多件竹编作品,其中《中国百帝图》、《伟人颂》等作品获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其竹编制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编精品《清明上河图》被印制成邮册发行。2001年,县里举办了“竹之神韵”大型巨星演唱会,著名歌星宋祖英、腾格尔、李湘等应邀来青神演出。县里组织了万人签名“申奥”活动,策划制作了20.08米长的申奥书画卷。陈云华等人到泰国进行了竹艺交流表演和竹编展销活动。吴建堂的捻条画作品荣获第五届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展金奖。吕应鑫出版《吕应鑫中国画集》。青神中国竹艺城办成国际竹编培训基地,2000年10月来自16个国家的43名国际友人参加的“国际竹编培训班”的培训。同年,省政府授予青神“四川省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

张德明历时三年研制发明获国家专利的“精裱平面竹编”。是以竹编艺术品为画芯,以锦、绫、绸、缎、绢等纺织品为载体,以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合成的竹编艺术品,使竹编更具有真实性、艺术性、装饰品、收藏性。他精裱竹编艺术品“龙马精神”被邓小平纪念馆收藏。

二、卫生事业的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县里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资,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1994年8月,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县政府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巩固和发展农村三级乡镇卫生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监察与防治,控制和降低地方病、传染病的发病率,减轻危害。逐步形成与农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协调配套的医疗、预防和保健系统,满足农村广大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

1995年,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乐山市政府组织评审,基本合格。血吸虫防治工作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传染病发病率下降63.5%。妇幼保健、儿童体检均完成目标任务。复查卫生单位140个,考查验收申报单位14个。青神的“乐山第五制药厂”开发出益母草冲剂和乙肝胶囊。青神的“乐山第八制药厂”的冰片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四川奇力有限公司青神分厂生产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参加第八届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获金奖。全县医药工业生产总值5305万元。县中药材公司完成转制工作,成立四川省青神县中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经市级育婴评估组按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联合国基金会创建爱婴医院十条措施,评估县妇幼保健院创建爱婴医院达标。1998年,全县创建县级卫生单位12个、市地级1个、省级3个,创建省级卫生村1个。青神的乐山第五制药厂与成都彩虹集团联合,更名为四川彩虹制药有限公司。1999年,县中西药业有限公司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合格验收组验收合格并授牌。县医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妇幼保健院创一级甲等保健院。

2000年,县成功创建地市级卫生县城。全县首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无偿献血7200毫升。青神四川彩虹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投资600万元,建成1480平方米的药物提取车间,并正式投产。2001年,县药医管理局撤销,成立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年全县义务献血者224人次,无偿献血44800毫升。加大食品卫生执法力度,全年累计体检食品从业人员1755人,对全县食品企业的11类食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98%。完成了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工作,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全面推行病员选择医生的制度。制定了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县中医院申报了省级重点中医专科《肝胆结石专科》建设项目。2002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卫生在职人员592人,专业技术职务中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30人,初级职称320人。全县卫生单位全面实行政务和医务公开。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制度。启动了消灭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碘缺乏病的大普查,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补碘治疗。全县无偿献血201人次,共献血40100毫升,全县创省级卫生单位16个、市级卫生单位25个、县级卫生单位114个。

第八节 法制建设

一、普法工作

1995年,青神县为全面完成“二五”普法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县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司法部门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先后组织了对《农业法》、《农民负担管理条例》、《国家赔偿法》、《教师法》、《经济合同法》、《企业法》等43个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开展法制咨询宣传活动,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利用有线广播、电视、录像、法制课、法制知识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普法学习和宣传,还利用办墙报和橱窗,以及出动宣传车深入乡村进行普法宣传。全县“二五”普法工作经市检查验收合格。

1996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的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关于开展“三五”普法工作的要求和安排,8月16日,县委、县政府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和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三五”普法规划提出了“三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对象、步骤,以及要求、方法、措施、组织领导等。普法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普法主要任务: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法制建设理论,开展宪法知识、基本法律知识教育,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法律知识的普及,全面实现依法治县。普法对象:重点是副乡级以上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以及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普法步骤:从1996年至2000年,分三个阶段。1996年为准备阶段,1997年至1999年为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为检查验收阶段。在组织领导上,落实“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和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指导的工作职责。以县委宣传部和司法局作为“三五”普法的主管机关,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及其它群团组织配合协助主管机关的普法工作,并将“三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目标管理,实行年度考核。“三五”普法工作启动后,全县召开各类普法宣讲会120余场次;办普法宣传专栏230个;翻印、散发各类法律条文34000多份;利用电视、录像、宣传车到城乡各地普法宣传100多场次。《青神报》刊登法制宣传文章180余篇;县法制建设办公室编印普法工作简报9期。全县“三五”普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997年至1999年,在“三五”普法实施阶段中,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普法工作和依法行政、依法治县工作的力度。1997年,建立了部门执法责任制。县法制建设办公室组织人员走访了全县34个执法主体单位,把各单位执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层层分解,要求各单位确立执法主体、明确各自的职责,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抓了依法治乡和部门执法责任制的试点工作。根据犍为县下渡乡依法治乡的经验,同观金乡党委、政府制定出“依法治乡的管理规定”,将其规定印制下发,达到每户一册,开展依法治乡试点工作。编印20多万字的《“三五”普法法律法规选编》1500多册,下发全县各级干部手中。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水法》、《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土地法》、《档案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采用出动宣传车、印发普法宣传资料、召开普法宣传会、张贴普法宣传图片和标语、放映普法专题片、广播法制新闻宣传稿件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进行普法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998年,健全了全县各级普法教育领导机构,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学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举办各种法制培训班、设立法律宣传咨询站、组织法制文艺宣传调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县34个执法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了《部门行政执法责任书》,各执法单位和责任人也层层签订了执法责任书,并对全县所有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业务培训。在全县依法治乡工作会上,全县18个乡镇的乡镇长与县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签订了《依法治乡责任书》。1999年,全县继续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重点,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和依法治乡、部门执法责任制的检查验收工作。经对全县依法治乡和部门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率达到97%。

2000年,在“三五”普法工作中,全县先后组织了50多个单位的350人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散发法律宣传资料30000多份,张贴图片1400多幅,出动宣传车28台次,深入城乡进行普法宣传。2000年4月,组织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和84名部门领导干部参加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6月,组织50多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参加教育法规考试。全县42所中小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84人,开展中小学法制讲座73场次。按国家、省、市司法部门要求,在全县18个乡镇建立了司法所,共配备司法工作人员54人。全县“三五”普法工作经检查验收合格。

2001年,在“法制宣传月”活动中,法制建设办公室组织45个行政执法单位的400余人在城区设立了45个法制宣传咨询点,开展法律咨询宣传活动。结合“三下乡”活动,集中18天时间,深入全县18个乡镇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律师、公证员,在全县机关和学校举办法制知识讲座15场次。2001年,由于“法轮功”等邪教活动传入青神,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处置法轮功工作领导小组和“610”办公室(处置“法轮功”办公室),县委书记、县长为“处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包乡镇和部门,落实责任制和追究责任制。各乡镇党委、政府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口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县委“610”办组织政法委、公安、国保、基层派出所和乡镇有关人员精心做好“法轮功”人员的摸底、帮教、转化、深挖、打击工作。举办“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揭批‘法轮功’大型图片展35期,收缴“法轮功”书籍、宣传资料、录音、录像、布标等邪教宣传品。采用教育转化与深挖打击相结合方式,处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1月21日,召开全县“三五”普法表彰暨“四五”普法动员大会,表彰了普法工作省级先进集体1个,市级先进集体7个,县级先进集体36个;市级先进个人8名,县级先进个人35名。

2002年,在“四五”普法工作中,全县组织开展了“法制宣传月”、“创建金融安全区”、“打黑除恶”、“6.26禁毒”、“国宝杯‘四五’普法知识竞赛”、“12.4全国法制宣传月”等各种大型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全县20多个行政执法单位和50多个基层单位参加“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行业依法治理达标单位”的创建活动。成立了全县153个村和12个城镇居委会的调解组织,配备调解人员1789人。县处置“法轮功”办公室组织公、检、法、司部门和各乡镇破获“法轮功”案件4件,有力地打击了“法轮功”犯罪活动。全县法制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法制的观念,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治乡、依法治理的法治意识,保障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开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严打斗争” 1995年,按照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县委紧紧围绕经济中心,以维护稳定为首要任务;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整治队伍建设为保证,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年初,县里成立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法委,负责全县的社会稳定工作。3月30日,县委制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全县各党委、政府把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任期目标之一,建立健全了责任人档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县城城区组建了一支专职治安巡逻队,各乡场镇分别组建了兼职治安巡逻队,坚持常年夜间巡逻检查。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宿舍楼制定了守楼护院制度。全县153个村落实了治保员。城乡形成片区联防、院坝联防网,全县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有效治理。3至5月、9至10月,全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秋两季“严打斗争”,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5起,摧毁犯罪团伙26个,抓捕涉案人员108人,查处各类治安案件200余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500多人,有效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1996年,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维护稳定的指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年初,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狠抓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政法工作的意见》,与全县18个乡镇和驻青三厂一院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责任书》。全县22个责任单位与村委会和居委会及三厂一院的车间班组签订了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各级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档案,进一步完善了片区联防的组织建设和管理,落实了片区责任制。全县建立治保会224个,治保人员1000余人;建立调解会213个,调解人员900余人;建立机关、学校、厂院、乡村治安联防队、护厂护校队213个,形成全面治安防范网络。公安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全国性严打斗争的部署,在全县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斗争,并印发了《关于敦促刑事犯罪分子投案自首的通告》和《关于给在逃人员亲属的一封信》。全年公安部门破获刑事案件111件,查获违法犯罪团伙64个,受理治安案件350件,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27人。

建立文明小区与处置突发事件 1997年,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维护政治稳定,全面加强政法工作的意见》,坚持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以严打促稳定为首要任务;以创模范乡镇、模范单位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围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村社,安全文明户为中心,狠抓维护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县建成县级安全文明小区3个,乡镇(街道)级安全文明小区154个。县人行和高台乡被评为地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6个乡镇被评为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25个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1998年,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强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政法部门强化了领导责任制,各责任单位配齐了抓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和专兼职领导干部,并对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进行了培训,继续开展了春秋两季严打斗争。全县创建安全文明村122个、安全文明单位217个,安全文明户30018户。评选出综治工作模范单位6个,先进单位26个、先进个人39名、见义勇为积极分子10名。公安部门增强了处置突发事件力量,制定了“处突”预案,对县影响较大的306厂部分职工和家属静坐成乐公路事件、 “7?22”基金会风波、“4?16”南城修路事件、“1?11”罗波渔政执法事件、“5?26”瑞峰砂石事件、“4?16”南城华达织布厂“闹尸”事件等,通过宣传教育,说服疏导工作,迅速平息了上述事件,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1999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青神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并按中央、省地统一部署,开展了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公安部门组织了4次统一行动,取缔了“法轮功”辅导站1个,练功点13个,收缴和销毁了有关“法轮功”杂志书刊、录像录音带、宣传资料等。全县组织开展了5次严打整治活动,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2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404人。2000年1月,县委制发了《关于创建眉山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的实施意见》。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综治工作,县维稳领导小组向全县各单位签订保一方平安责任书1700份。城区组建了25人的治安联防队,挡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0名。严打斗争中打掉犯罪团伙17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65人;查处治安案件241起,治安处罚3156人;处置群体性事件6起。全县评选安全文明单位360个,安全文明户34400户;获省级综治工作模范单位1个,市级5个,县级29个。2000年,县委、县政府和政法部门妥善处置了“1?18”、“2?28”航运公司退休工人集体上访、“3?8”、“3?28”开发区部分群众阻断交通,县广电大楼施工受阻等6起群体性事件,平息了6月27日用九公司与美好食品公司因车辆停放发生纠纷,100多人聚集阻断青乐路交通的事件。全县查处治安案件241起,治安处罚3156人,争创市级综合治理模范县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创安创模活动 2001年,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将维稳工作分系统、分片、分乡镇落实到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领导,明确了各自职责和任务。县财政拨出4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政法维稳工作经费。全县深入开展“创安、创模”活动。“严打”斗争中,县财政拨出经费18万元作为严打专项经费。全县先后开展了“狂飚ABCDE”五次严打统一行动,有效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002年,按照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青神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方案》,投资20多万元,构建了“110”指挥中心,组建了“110”巡警。加强了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清查管理,对全县3000多名外来人员进行了清理办证。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了210个治保会,配备了治保委员800名、调解员1164人、治安联防队员2165人、护厂护校治安队员458人。全年查处治安案件464起,治安处罚689人。创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2个;市级安全文明村3个;县级模范单位4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保障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青神历史(1919年—2002年)第十一章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下一条:红色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