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手机赌钱游戏 >> 应急管理局 >> 信息公开 >> 正文

火灾事故防护常识

  
日期:2017年07月11日  来源:眉山市公众应急知识手册  点击:[]
分享: 

怎样避免造成火灾?

●不要乱扔烟头。

●家用使用明火或电熨斗、电吹风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要离开。

●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尤其是在酒后或疲劳时。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并将打火机、火柴等放在小孩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在相对空旷、安全的区域。儿童不宜自己燃放。

●过道里、楼梯上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锁。

●家庭装修时,要尽量选用阻燃并且无毒的装修材料。室内供电线路应套管保护,要按照家用电器功率要求配置电源线和配电盘。

●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要在此时开关电器或使用照明火。同时应立即到相对安全的地点报警或与供气部门联系,请专业人员来处理。

●不要在有火种的地方使用装有易燃溶剂的按压式喷雾罐,如空气清新剂、香水、花露水、酒精、发胶等。

●夏天点蚊香时,蚊香不要靠床沿、蚊帐、窗帘等易燃物品。

●不要在家里储存易燃易爆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危险物品。

●不要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乘坐各类交通工具。

●不要在树林中抽烟、乱扔烟头、烧灰积肥或焚烧物品。


高楼失火怎么办?

●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向下不向上。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

●关紧房门。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注意防烟。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理性逃生。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等待救援。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或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注意事项

●火场能见度非常低,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

●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标志逃生。

●必须随身携带钥匙,一旦去路被堵,可以及时退回房间再寻良策。

●在可能情况下,逃生时一边跑一边敲门通知其他人逃生。如果有警铃开关,应立刻按动警铃报警。

●当楼梯被浓烟或大火封堵时,不要贸然冲过去。

●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

●如被困于高处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枕套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不要轻易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如不跳楼就会丧命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

●公共通道平时不要堆放杂物,否则既容易引起火灾,也会妨碍火灾时的逃生及救援。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怎么办?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进入呼吸道。

●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都有明显标志,平时应加留心。

●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不要轻易跳楼,除非火灾已危及生命。

●下榻宾馆、酒店后,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方位。

●逃生时千万不要拥挤。


汽车失火怎么办

●汽车发动机起火:迅速停车,切断电源,用随车灭火器对准着火部位灭火。

●车厢货物起火:立即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地区或人员集中场所,并迅速报警。同时,用随车灭火器扑救,周围群众应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时受到伤害。

●汽车加油过程中起火:立即停止加油,疏散人员,并迅速将车开出加油站(库),用灭火器及衣服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地面如有流洒的燃料着火,立即用库区灭火器或沙土将其扑灭。

●汽车在修理中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灭火。

●汽车被撞后起火:先设法救人,再进行灭火。

●公共汽车在运营中起火:立即开启所有车门,让乘客有秩序地下车。然后,迅速用随车灭火器扑灭火焰。若火焰封住了车门,乘客可用衣服蒙住头部,从车门冲下。或者打碎车窗玻璃,从车窗逃生。

●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应随车配备灭火器,并学会正确使用。


怎样使用灭火器?

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器具。家庭常用的灭火器主要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地处置初起火灾。

(一)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注意事项:使用要尽量防止皮肤因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而造成冻伤。扑救电器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切记要先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应用范围:适用于固体物质火灾(A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B类)、气体火灾(C类),不适用于金属火灾(D类)。扑救棉麻、纺织品火灾时,应注意防止复燃。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痕迹,因此适宜扑救家用电器火灾。

(二)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与二氧化碳灭火器基本相同。更应注意的是,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之前要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将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喷射,尽量使干粉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因干粉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应用范围: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各类初起火灾,ABC干粉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金属火灾。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有效期长,为一般家庭所选用。它既可以扑救燃气灶及液化气钢瓶角阀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油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质的火灾。


如何扑灭初起火灾?

●发现火灾时,应大声呼救,同时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在消防人员赶到现场之前,应设法灭火自救。灭火时可就地取材,有灭火器最好,也可用沙土、毛毯、棉被等物品覆盖灭火。

●着火时不要随便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造成火势蔓延。

●在有人被围困的情况下,要先救人。

●油锅起火时,要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决不能用水扑救。如果油火洒在灶具或地面上,可用提式灭火器扑救,或用湿棉被、湿毛毯等捂盖灭火,并马上熄灭炉火。

●燃气灶具着火时,如果使用的是液化气,要迅速用毛巾、抹布等盖住钢瓶护栏,用衣服、棉被等浸水后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总阀。如果使用的是管道燃气,也要抓住关阀、灭火两个关键,防止火势蔓延。

●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怎样从火灾中逃生?

(一)做好居家逃生计划

●平时要熟悉住所的各个通道、出口、牢记逃生路线。

●应与家人预先模拟火灾场景,搞清逃生路线,约定好会合地点。

●要熟悉居所附近的消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

●防盗窗应该改为非封闭式的,妥善处理好防盗与火灾避险的关系。

●家里应备有绳索等简单应急逃生工具,特别是住在高层楼房的家庭,做到有备无患。

(二)火场中的紧急避险措施

●迅速判断火势的来源,朝与火势趋向相反的方向逃生。

●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

●不要钻入阁楼、厨房和卫生间内,更不要进电梯。

●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以免吸入浓烟或有毒气体。爬行时要将手、肘、膝紧靠地面,并沿着墙壁边缘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要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湿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通过,防止身上着火。

●万一身上着火,千万不要乱跑,应该就地打滚扑压身上的火苗。如果近旁有水源,可用水浇或者跳入水中。如同伴身上着火,可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或用水灭火。

●楼梯被烟火封堵时,不要盲目跳楼,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设施自救。

1、利用绳索逃生,使用的绳索越粗越好。

2、把床单、被套、衣服等织物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牢牢栓在门窗、阳台等固定物体上,然后顺着下滑。

3、利用落水管、避雷针引下线逃生。

4、通过天窗爬上房顶,向下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5、利用阳台、毗邻平台逃生。

6、利用脚手架、雨篷等逃生。

●逃生路线被火封锁,没有其他逃生条件时,应立即退回室内,关上门窗,用毛巾塞紧门缝,把毛毯、棉被等浸湿后罩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降温,防止外面的火焰及烟气侵入。有条件的可打开水龙头,把水浇在地面上降温,同时发出求救信号。

●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舞厅、影剧院等遇到火灾,应立即把衣服、毛巾等打湿捂住口鼻,听从指挥,压低身体,向最近的安全门(安全通道)方向有秩序地撤离。

(三)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怎样逃生

●千万不要使用电梯,应从消防疏散楼梯撤离。

●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标志逃生。

●必须随身携带钥匙,一旦去路被堵,可以及时退回房间再寻良策。

●在可能情况下,逃生时一边跑一边敲门通知其他人逃生。如果有警铃开关,应立即按响警铃报警。

●当楼梯被浓烟或大火封堵时,不要贸然过去。

●如被困于高处呼救无效时,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枕套等物,引起别人注意。

●如果门窗、通道、楼梯等被烟火封住,应充分利用救生绳、消防缓降器、救生袋等逃生。

●住所如果离楼顶较近,可直奔楼顶平台或阳台,发出求救信号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直接往楼下跳。

上一条:中毒事故防护常识

下一条:交通事故防护常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