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爬坡上坎、追赶发展”主基调,坚持“1171”工作思路和“三抓三提升”工作重点,充分发扬“青神精神”,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稳中有进,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平稳收官。
一、综合
年末户籍总户数7.12万户,户籍总人口19.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8万人,农业人口16.1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332人,出生率为11.99‰,死亡人口1583人,死亡率为8.14‰,人口自然增长率3.85‰。常住人口16.75万人,城镇化率37.48%,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94亿元,增长11.0%,增速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5.99亿元,增长12.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4.86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55.5:31.3,三次产业贡献率为4.1%、66.7%和29.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7.3和3.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11.3%,增速比GDP增速高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4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0.07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6.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垃动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完成民间投资47.52亿元,增长8.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78.1%,拉动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2015年末全县拥有个体私营企业8023户,较上年增长6.0%;注册资金31.96亿元,增长31.5%,户均注册资金39.84万元,增长27.0%,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4099人,比上年增长5.5%。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2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1.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3.6%。地方财政支出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06亿元,增长24.3%。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运行良好。2015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抓手,突出椪柑产业业态发展、竹编产业业态发展,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4.2%;林业增加值0.34亿元,增长5.2%;牧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3.2%;渔业增加值0.62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3.1%。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继续得到推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906公顷,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490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4079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2805公顷,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89846吨,比上年增长0.2%;油菜籽产量6606吨,增长0.4 %;茶叶产量758吨,增长1.8%;水果产量57317吨,增长5%;蔬菜产量82723吨,比上年增长0.7%。狠抓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四大产业环线”。建成30公里优质椪柑环线,发展优质椪柑10万亩,年产椪柑10万吨。建成15公里生态白茶环线,发展优质茶叶基地2万亩。建成20公里种养结合环线,发展特色杂柑1万亩,肉鸡100万只。建设50公里粮经复合环线,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建20个幸福美丽新村和10个新村聚居点。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创建省、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8家。
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展。全县畜牧业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全县畜牧业生态化、特色化发展,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年生猪出栏达到22.05万头,牛出栏0.52万头,羊出栏0.74万只,家禽出栏23.34万只。主要畜产品产量略有增长,结构有所调整。全年肉类总产量20539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15394吨,下降1.9%,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为75.0%,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牛肉产量635吨,增长4.8%;羊肉产量96吨,增长5.5%;禽肉产量2932吨,增长3.9%;禽蛋产量3912吨,增长4.6%。
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全年水产品产量6900吨,增长7.8%。
林业持续发展。森林面积15866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1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1%。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5年末,全县自来水受益村37个,占52.1%,比上年增长117.7%;通汽车的村71个,占100%;通电话的村71个,占100%;通有线电视的村63个,占88.7%,比上年增长3.3%;通宽带的村67个,占94.4%,比年年增长9.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359公顷,比上年减少31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462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4%;年末有效灌溉面积7653公顷,与上年持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6%。全年机播面积3900公顷,机收面积810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86亿元,增长12.9%,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0.0%,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9%,股份制企业增长11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2.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82.8%。分规模看,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9.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4%,重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5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95.60亿元,增长17.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55.37亿元,增长22.3%;重工业总产值40.23亿元,增长11.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1.53亿元,增长15.4%。综合能耗12.1万吨标准煤,较上年下降18.8%。职工平均人数12560人,较上年增长1.1%。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63亿元,增长15.7%。总资产贡献率14.42%。资产负债率56.58%。流动资产周转率3.65次/年。实现利润总额4.5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税总额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工业产销率9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入库税金1.94亿元,增长14.3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布产量2356万米,增长9.0%;机制纸及纸板产量3.58万吨,下降21.7%;纱产量0.99万吨,增长31.5%;合成洗涤剂产量42.26万吨,增长7.2%;蚕丝产量124吨,增长2.9%;电子元件产量3803万只,下降3.0%;瓷砖48.25万平方米,增长22.6%。
工业转型提质初显成效。环龙新材料、青城机械、德恩精工与清华大学等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产品换代升级成效明显,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丹甫股份和台海核电资产完成重组,德恩精工、德鑫航空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年申请专利87件,专利授权51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技术中心3个,德恩精工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强力机械等4户企业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企业。
全县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6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建筑业增加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平均从业人员5855人,下降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82亿元,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回落8.6个百分点。按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99亿元,下降7.3%;第二产业投资29.05亿元,下降9.5%;第三产业投资30.78亿元,增长45.8%。全年500元以上项目投资45.86亿元,增长3.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45亿元,增长15.5%;更新改造投资25.41亿元,下降5.1%。
房地产开发投资13.35亿元,增长55.5%,其中,住宅投资9.9亿元,增长107.1%。商品房施工面积60.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5%,其中,新开工面积31.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5.4%。商品房销售面积28.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4%。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传统商贸活跃,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青神网商指数居全省首位,我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足,消费品市场供需两旺,城乡居民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城乡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3亿元,增长12.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亿元,增长13.2%;按行分:批发业3.11亿元,增长12.6%;零售业16.36亿元,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2.99亿元,增长12.4%。其中,26户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亿元,增长19.3%。
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组织丹甫公司、云华竹旅、强力机械、金兴食品、江湾神木园、汉阳第一家、竹乡人等企业参加“广交会”、“旅游博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食博会”、“农博会”等活动,促销企业产品,提升企业品牌。成功举办2015年“百名企业家走进青神”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06亿元,比上年下降27.5%。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18万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9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交通基础不断夯实,完成丹甫大道建设和老眉青路路面改善工程,实施高白产业环线、瑞西路等项目,新、改建农村道路100公里。全年实现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5.9%。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432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5%;完成客运周转量1380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0%。2015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4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1818辆,比上年增长16.7%。年末实有城市公交车18辆,出租车50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9474万元,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比上年增长75.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7万户,比上年增长8.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8万户,比上年增长20.2%。
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牌不断提升,江湾神木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瑞峰龙舟旅游文化节、东坡初恋地旅游文化节、椪柑旅游文化节。南城镇兰沟村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全年共接待游客2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实现旅游总收入1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七、金融保险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56亿元,较年初增长12.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71亿元,较年初增长11.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5.31亿元,较年初增长9.1%,农村居民储蓄余额33.40亿元,较年初增长1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60亿元,较年初增长13.1%。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134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932万元,比上年增加5.8%。年未从业人数278人,比上年增长24.7%。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8元,同比增长10.1%。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1元,比上年增长9.1%。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体和增收的主要动力。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6987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66.2%。消费支出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41元,比上年增长9.1%,恩格尔系数为38.2%,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42元,比上年增长10.8%。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5753元,比上年下降6.7%;家庭经营收入6320元,比上年增长14.5%;财产性收入400元,比上年增长21.5%;转移性收入1068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101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食品支出4395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物价基本稳定。2015年全县居民消费总指数102.4%,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6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开展“双千”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以培训助脱贫,其中,竹编产业工人培训1035人,机械产业工人培训1049人。
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094人,比上年增长13.2%;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945人,比上年增长3.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66人,比上年下降3.2%。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51305人,比上年下降5.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806人,比上年下降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及以上各级各类学校30所,在校学生14266人,比上年减少5.7%,教职工1305人,比上年减少12.1%,其中,专任教师1056人,比上年减少16.4%。全县小学17所,当年招生1176人,在校小学生6533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0所(包括中职校,小学与初中合并学校,中、小学人数分别计入小学和初中),当年招生2458人(含高中的中职,其中:初中968人)。全县3-6岁幼儿在园4497人。初中升学率达96.5%,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83.8%,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普九”覆盖率保持在100%。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15年考入本科人数319人,比上年增加8人,考入专科人数541人,比上年减少6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加。全县新申请专利103件,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专利84件,比上年增长90.9%。全县共拥有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1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4.9万册。图书馆2015新增读者371个,共计读者3023人,全年到馆读者11.535万人次,成人借阅读者2.021万人次。书刊外借,0.91万人次,外借图书1.74万册。少儿借阅读者8.887万人次。首家数字影院建成营业。开展公益文化演出50场次,送文化下乡、进村(社区)演出、培训百余场次,农村广场舞培训52场次。完成全县76个农家书屋出版物的年度补充更新,采购各类图书10260册,音像制品380张/盒。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卫生机构188个,床位901张;卫生技术人员1082人,其中,执业医师324人,执业助理医师103人,注册护士473人。卫生防疫人员43人。医院门诊人次41.25万人次,医院病床使用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42931人。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04‰,婴儿死亡率4.3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特色鲜明,竞技体育取得重大突破,体育产业稳步推进。新建成青神县公共体育场14000㎡。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和学校体育场馆节假日免费开放5.2万人次。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5个。开展了青神县2016年中国体育“彩票杯”迎新春冬泳活动、长跑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12次。培训广场舞农村骨干300余人,考核认定广场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0人。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深入推进,实验初中命名为市阳光体育示范校,青神中学、县初中、实验小学确认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获丙组团体第4名。青神籍残疾运动员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获田径女子T42级100米和跳远两项冠军及P42级五项全能亚军。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环境监测能力等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环境治理投入1100万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20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污水处理厂5座,比上年增加2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烟(粉)尘排放量526吨,比上年下降2.4%;氮氧化物排放量1755吨,比上年下降4.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595吨,比上年下降7.8%。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率达80%,白果乡、罗波乡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验收。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及部门数据,正式数据以《青神统计年鉴——2016》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下一条:青神县统计局关于青神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闭】